培铸“大学之魂” 叩响百年之问——写在南方科技大学校训发布一周年之际

更新时间:2022-09-03

新学期里,南科大的百年大榕树下又迎来了新一届学子。“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的校训标识前,新生与家人陆陆续续在这里留影,捕捉下与这所学校初见的瞬间。 

大榕树是南科大的校园地标。昔日小村庄变成现代化校园之后,大榕树巍然立于校园中央,亭亭如盖,枝繁叶茂。树犹人也。南科大学子在大学中的成长,同样也需要阳光、雨露与空间,需要深厚的学术土壤,与丰饶的精神滋养。去年9月3日,南科大在开学典礼上发布了校训“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一年间,南科大师生正不断深化着对校训的体悟,并将校训精神践行到学习实践的方方面面。精神的力量如同一粒种子,在学校师生的心中渐渐生根、繁茂。

校训大榕树.jpg

“训”之名:确立校训叩响大学“百年”之问

建设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教学、一流师资、一流学术,更要有一流的文化。校训,就是一所大学最鲜明的“文化名片”,是“大学之魂”的直接呈现。

校训校风学风是“百年”之问。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浙江大学的“求是创新”、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哈工大的“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等,已成为这些高校为人熟知的精神符号。

2017年,南科大第一次党代会作出了深化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部署,提出了“大学文化培育计划”。2018年,学校制定《南方科技大学思想文化建设五年行动纲要》,提出了“十大行动”,其中的“大学精神塑造行动”强调要总结提炼南科大精神,凝练符合南科大气质的校训,并将“校训校风、学校精神引领作用显著”和“校风师德师风极具感染力”作为2022年战略目标之一。2020年,在十周年校庆之际,学校系统总结了办学经验和创校精神,逐步形成具有南科大特色的精神谱系。

2021年,南科大进入了新十年再出发、全面争创一流的开局之年和关键之年,确立校训正当其时。学校在春季学期务虚会、战略发展规划研讨会明确了校训提炼方向,校长薛其坤表示,校训校风学风是“百年”之问,南科大再出发要回答好“2035年之问”,下一步我们要思考并初步形成南科大的校训。形成具有南科大特色的校风学风,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引领学校发展,传承学校精神,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热切期盼。

在校训的确立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牵头开展了“学党史、立校训”工作,学校先后召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校风校训建设研讨会,明确了校训提炼的原则。党委书记李凤亮多次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协调会,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部署校风校训建设工作。校长薛其坤在校园开放日、专题报告、毕业典礼等场合大力宣传推广了校风校训建设工作。

031630650424950935.jpg“大学之魂——中外校风校训巡礼”主题展

期间,学校举行了“大学之魂——中外校风校训巡礼”主题展,并开展“南科大精神与校风校训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征集对校训的意见建议。综合学习讨论过程中各群体在价值理念、文化内涵和形式结构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2021年9月1日,中共南方科技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百一十二次会议经讨论后正式确立了南方科技大学校训试行方案。

 凝聚共识,然后起而行之。一年来,学校以校训确立为契机,深入开展新型育人体系打造行动、师德师风建设行动、行政作风建设行动、荣誉体系健全行动、校园文化体系完善行动、影响力拓展行动等六项专项行动,从各个不同层面,激励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发扬校训精神,不断超越自我,勇攀高峰。

同时,在校训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学校系统梳理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创校精神、办学使命、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方向等核心价值理念,总结凝练出“南科大精神谱系”,引领学校发展,传承学校精神。

精神谱系.jpg

“训”之实:以校训精神浸润南科校园

今年8月18日,本科新生报到日,位于学生宿舍11栋的“培铸‘大学之魂’,勇担时代使命”南方科技大学践行校训精神展拉开了序幕。

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本科生宋小朦是这一展览的学生讲解员之一。在开展当天,他与另外两位同学为党委书记李凤亮、校长薛其坤等校领导作了导览。“在准备讲解时,了解到了学校师生们践行校训精神的不少案例和故事,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校训的了解;讲解后,薛校长也鼓励我践行求是治学精神,实事求是,多学、多看、多问,遇到不懂的多去了解一下,这让我很受鼓舞。”宋小朦说。

校训文化展.JPG

践行校训精神展

展览根据“明德树人”“求是治学”“日新立校”“自强报国”“精神谱系”五大板块,用丰富的图文与实物资料,反映一年来南科大师生践行校训精神的实践及成果。正值新生报到,不少学生与家长在此驻足,从展览中了解这所学校的精神底色与实践取向。

在稻田里躬耕劳作挥洒汗水、在袁隆平精神专题讲座学习、在隆平广场向国士敬献稻穗、在博阳河基地熟悉农耕知识……暑假举办的南科大2022年袁隆平精神暑期青马班的社会实践中,来自不同书院及学院的青年学子汇聚一起,从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到八一起义纪念馆,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袁隆平院士的科学家精神,革命烈士的红色精神,更对“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去年校训公布后,全校多个院系组织师生以多种形式学习了校训的精神内涵,在入学教育、思政课堂、校际竞赛、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中,都不乏对校训精神的传达与阐述。校训文化景观设计、校训精神实践教育墙设置、主题演讲比赛、校训主题平面设计大赛,以及主题团日、征文活动等,让校训精神潜移默化扎根学生们心中。

2021年11月,在南科大首届文化艺术节上,无人机行列排列出“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字样,这一刻,“南科式浪漫”点燃了大沙河畔的星空,也让校训镌刻在了不少南科人的记忆里。

1662125668060.jpg

南科大首届文化艺术节上,无人机排列出校训字样。

师生们发现,校训的标识正出现在了校园的多个显眼位置。2021年12月20日是南科大11周年校庆日,一块镌刻着“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的校训石在校园落成,这让南科大的核心精神内涵有了厚重坚实的载体。今年秋季学期刚刚落成的校训柱则与践行校训精神展同时亮相。通体采用钢铁制作的校训柱上,“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的八字校训及典故、精神内涵等阐述以中国传统书法字体镂刻其上,成为校园里独特的校训人文景观。

校训石揭幕.jpeg

2021年12月20日,校领导为校训石揭幕。

“训”之魂:以精彩实践诠释校训精神

“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校训的确立,为全体南科人树立了共同的精神坐标,体现了南科大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之道,以南科大实践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一年来,南科大师生踔厉奋发,将校训精神践行到学习实践的方方面面。这一年学校取得了多项重大办学成果——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南科大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被英国医学总会列入英国临床医学学位机构名单,迄今已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校长薛其坤院士获颁2020年菲列兹·伦敦奖,副校长杨学明院士获得未来科学大奖,夏克青、徐政和、杰曼诺夫三名教授获评两院院士……此外,南科大教授在高性能热电材料、光学/冷原子物理实验、植物免疫反应、植物小RNA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并推动了抗新冠病毒口服小分子药物研发、新一代新冠肺炎重组蛋白疫苗研究以及核酸检测机器人研发等项目,助力疫情防控。

获奖封面图.png 薛其坤获颁菲列兹·伦敦奖

杨学明获未来科学大奖.jpg

杨学明获2022未来科学大奖

在学习中体悟,在实践中理解。南科大学子积极用校训鞭策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校训精神。

明德树人——培养崇高的道德理想,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学校通过深化“三大圈层”思政育人新体系,开展各种特色思政实践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

开学第一课.jpg2021年9月,校党委书记李凤亮为全体新生带来“开学第一课”。

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博士生胡莹不久前参加了理学院策划的“讲好中国故事,勇担青年使命”英语短视频故事大会,作为今年疫情考验下许许多多挺身而出的南科大志愿者中的一员,胡莹梳理并用英文讲述了自己当志愿者的温暖故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我们学习校训,正是要有‘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信念,去传递南科大学子的家国情怀与理想担当。”

胡莹.jpg

胡莹在视频中讲述她参与志愿服务的故事。

求是治学——“求是”是追求真理,探索知识的态度。学校将求是精神落实到办学治校各个方面,学子们在科学探索中求实求真,潜心求知问学,追求科学真谛。

2018级本科生亚立坤疆·艾则孜进入南科大后,就成为了实验室的常客,抓紧一切时间扎根研究。潜心科研的态度使他本科期间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我眼中,‘求’意味着探索和追寻,‘是’则是隐藏在诸多科学现象背后的机理,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些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和把握它们。而‘求是’代表了南科大人对于科学事实的执着与追求。科学事实的发现需要我们怀揣最纯粹的好奇心孜孜以求、躬耕不辍。”他说。

微信图片_20220902222208.jpg

亚立坤疆·艾则孜在实验室

日新立校——“日新”是推动南科大创建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作为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广具共识的价值认同,“日新”已成为南科人自我生长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桅杆。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博士毕业生王倩是南科大自主培养的首位博士生。在南科大读博期间,她选择表观遗传和结构生物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完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工作,并在Science上以一作身份发表论文。“基础科研常常面临着研究结果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巨大鸿沟,具有启发意义的结果可能在几十年后才能看到应用价值。但是,只要千万个研究结果中有一个是对社会有用的,就能改变世界,造福人类。”在她看来,“日新”是南科大重要的特质,新的课题与新的挑战,是南科学子的必修课。

王倩.jpg

王倩(右二)在课题组与老师同学们讨论。

自强报国——心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越来越多的南科大学子响应国家号召,或参军入伍,或投身于边远地区基层项目。不少南科学子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美丽中国计划”“为中国而教”等项目中争相发挥光与热。

去年底,南科大两名本科生张彤、邓春丽入选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张彤只身前往北马其顿共和国,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志愿服务项目承担数据分析工作,邓春丽则在塞尔维亚参与联合国共同国家分析的审核工作。能以所学致所用,令两位女生在工作中倍感光荣。张彤表示:“校训的‘自强’来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尊、自立、自信是谓自强。作为中国青年,自强既是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对人民,对祖国的答复。在我的理解中,‘自强’是一种人生态度,代表积极进取,我们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进行自我完善与自身价值的实现。”

张彤与邓春丽.png

南科大学子参与联合国志愿服务项目。

“不同的人也许对校训本身以及它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但只有投身到实践中,我们才能找到答案。”张彤说。

“训”之远:以精神力量指引广阔未来

“我的内心 有一片生机/在白鹭飞起的瞬间/升腾。”

这是校训推出后,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刘青松在自己博客上写下的一首小诗。在他看来,对于一所新兴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凝心聚力、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才能保持其勃勃生机。而南科大的校训,无疑正符合了这样的内涵。

“校训贴切地表达了南科人的精神追求与发展目标,又完美地总结了学校的精神内核以及发展方向。这四个词各自独立,又相互支撑,为南科大形成了一个网络状有厚度有深度有时间演化的文化体系,指引南科大人自强不息,求是求实,日新向上,明德奋飞。”刘青松说。

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讲席教授陈跃红看来,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核,是一所大学之魂。通过校训,要能看到一所学校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百年目标,想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他认为,结合学校“三步走”中长期发展规划、“三大发展战略”和“五大行动计划”,南科大人应当在学校未来的发展中不断丰富校训的意义和内涵,进一步夯实学校百年精神之基,构筑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引导学校走向未来。

作为一所大学最鲜明的“文化名片”,校训时刻影响着一座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师生的行为。校训是所有校友的集体回忆,更成为南科大学子开启未来人生的精神指针。

从南科大出发,校训正在成为校友们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取向。正在创业起步阶段的2015届本科校友张至最近为学校基金会捐赠了100万元善款。“我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更想为师弟师妹们抛砖引玉。”他笑道。毕业后,他与导师孙大陟教授共同创办了南科新材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全国双创周启动仪式上,张至作为唯一的大学生创业者和科技创业者代表,与李克强总理连线交流。

“我上学期间,一所新的大学,新的师生关系,新的教育模式,使我独立思考,养成了‘日新’的思维。而我毕业后选择的创业,本身就是一个‘求是’与‘日新’的过程,‘求是’是根本,创新决定高度,‘日新’更是不断反省不断前进的动力,一路走来,校训让我获益匪浅。”他说。

2022年迎新现场活动1.jpeg

新生在校训标识前留影

校训还伴随着南科新生们开启他们全新的校园生活。今年军训期间,新生们围绕校训展开了一场演讲比赛,登上舞台展示南科大学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奋发自强的高昂斗志。“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正在为这些新南科人打上精神底色,指引他们努力成为爱国爱校的“明德者”、追求真理的“求是者”、不断完善自己的“日新者”、奋发报国的“自强者”。

“作为新一代南科人,我们站在时代的最前端,站在青春的制高点,如何接好手中的接力棒?”同学们说:“校训会成为我们的一把火、一盏灯,引领我们砥砺前行。”

 校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一流文化引领一流大学建设,随着校训建设工作的推进,南科大将继续推动凝练以“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为内核的大学精神,形成强大的思想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引领力、推动力。校长薛其坤希望南科人以校训为指引,在南科大的求学生涯中“善其身”,而后“济天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南科人应有的贡献。

新学期前,南科大举行了2022年秋季战略规划发展研讨会,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了研讨会上讨论的焦点。会议指出了南科大人才培育的方向——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校训的“百年之问”,回答育人之“百年大计”。南科大正以“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为指引,为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宣传与公共关系部


版权所有 © 南方科技大学宣传与公共关系部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

邮编: 518055 | 电话:+86-755-880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