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 | 南科大校长薛其坤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谈感受 科研要锚定目标久久为功
2024-07-01     |     浏览量:1885

7月1日,深圳商报在A05版刊发《南科大校长薛其坤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谈感受 科研要锚定目标久久为功》一文。全文转载如下:

4fdab4e3-8793-4762-913b-6a8c821af8e9.jpg

“追求科学无极限,追逐幸福无止境”。6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在南科大写下这样的话,作为对青年学子的勉励。

就在几天前,薛其坤刚刚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载誉归来的他难掩激动,6月29日,他在和南科大师生分享自己获奖感受时表示,如果说自己的成功有何经验,那就是“坚定报效祖国的强大信念;吃苦耐劳,异于常人;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此次获奖对于他自己、南科大、广大科技工作者来说,都是全新的开始。他勉励大家“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奋发图强,久久为功。

b7dd1b1c-0b18-4438-a0ee-6928fa7c2395.jpg

薛其坤载誉归来接受记者采访。

谈获奖

既是荣誉,也是鼓励

“在如此规模的大会上获得表彰,我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的科学家非常幸福!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手中接过奖章和证书,与总书记握手那一刻,我最激动也最难忘。”尽管距离获奖已经过去了几天,但回忆起获奖的那一幕,薛其坤依然很振奋。他表示,在大会上,自己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南科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清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对于我们这所建校不到14年的新学校来说,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荣誉,也是一分令人激动的鼓励。”

在大会上,薛其坤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这让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科学家的崇高礼遇、对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也感受到科技创新的紧迫感、科技报国的责任感。”他将此次获奖定义成“一段新征程的开始”——“这次获奖将激励我将来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回报祖国,回报人民。”

谈科研

锚定目标,持续发力

“我们对科研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谈及自己从事的科研,薛其坤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他表示,尽管已经凭借开创性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际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奥利弗·巴克利奖(2024)和国际低温物理最高奖——菲列兹·伦敦奖(2022),此次又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但攀登科技高峰永无止境。“我和团队从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近10年,从我们发现突破性成果后,这个研究方向在国际上变得非常热。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继续发力。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提高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温度,找到更便宜的材料,让科研成果早日服务信息技术。我们科研的另一个方向就是高温超导,这个领域依然有很多待解的谜题。”

薛其坤透露,借着自己此次获奖的机会,他召集了清华大学和南科大的团队开了一次会议。“用我的获奖鼓励团队里的老师和学生,重新动员大家朝着这两个方向发力,锚定目标,不要去盲目跟风,追赶热点。搞科研,需要有长期的规划,十年磨一剑不够,我们就二十年磨一剑!”

在薛其坤看来,“科学家精神”最核心的要义就是“爱国情怀”。他说,“我有8年的留学生涯。在国外,愈发感受到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幸福。哪怕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只要大家都能坚定科技报国的信念,涓涓细流也能汇成大海。”同时,他勉励科技工作者“要敢于多想一点,要创造新的知识、开拓新的领域”,而一旦认准了目标,就要精益求精,“炒菜多两秒少两秒可能区别不大,但是做科研,必须拿出精确到纳米的精神来”。

谈南科大

强国有我,挺膺担当

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薛其坤用“一声声冲锋号角”来形容自己的紧迫感与使命感。6月29日,他和南科大师生分享了自己参加大会的感受,也给南科大的师生提出了“思考题”——如何彰显南科大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和担当?

薛其坤从事的是基础研究,他表示此次获奖体现了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科技的大楼建得越高,基础越要稳”。他同时也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他特别提到了南科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南科大与最好的头部企业合作,共建卓越工程师学院,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到产业前沿,都会在这样一个学院框架下做系统部署。这是南科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应用和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南科大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代表,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让学校发展与国家建设同频共振?薛其坤的答案是——锚定目标,久久为功。他说,国家提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而南科大提出的中期目标是“到2035年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两个目标交叠,激励着南科大师生为之奋斗,不断奋进。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