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榕树下·成长记】从诗经中走出来的科研女孩
2019年05月28日 综合新闻

她兴趣广泛,古琴、古筝、书法、国画、传统武术、诗词创作都有涉及;她成绩优异,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GPA排名第一,作为第一作者在美国地质学会上发表论文并作报告,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offer——这就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李钰敏,理工科大学里的小才女。

能舞文弄墨、吟诗作对,也上得了试验台、去得了野外考察……李钰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做一名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和保持内心对文艺的追求并不冲突。

 

“我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

选择环境专业对李钰敏而言是一个漫长、审慎的过程。大二时她进入了时任环境学院院长郑春苗教授的课题组,由此推开了环境学专业的大门。

环境专业偏重交叉学科,这是她选择环境专业的原因之一。但真正使她下定决心的,是郑春苗老师带他们赴美参加的一次实践课程。

当时,他们参观了美国土壤与地下水治理的公司,聆听了多位环境科学工作者们的治理经验,了解到国外的先进技术;也参观了美国生态、地质博物馆,实地考察了污染治理场地。在介绍河道油污治理工作时,美国的科学家说,美国还需要在河流治理方面继续努力,他们希望在未来,美国的每一条河流都可以直接跳下去游泳。

听着科学家的话语,看着眼前水质较为清澈、还有鸭子在惬意游动的河道,李钰敏陷入了沉思。她想到了中国的河流,想到了水质不尽人意的深圳河流,关于未来的想法渐渐明晰了起来。

“这时我才下定选择环境专业的决心,并不是因为喜欢这种研究方法或生活方式,而是我觉得我确实就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人,我希望我可以为中国的环境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波托马克大峡谷实地考察,右一为李钰敏

 

科研之路,步伐坚定

随后,李钰敏以“深圳市城市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为题就深圳发展以来地下水资源损失情况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在美国地质学会(GSA)2017年年会发表,她还在年会上作了报告。

李钰敏关心环境问题,喜欢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与环境学院重视实践活动、重视将书本上的知识在现实环境中再现的特点密不可分。环境学院的老师们注重教学方法,将课本上的枯燥知识与实地体验相结合,从岩石结构谈到地形地貌,在瑰丽的自然环境中真正感受到知识与力量。一次在大亚湾畔生态监测站实习的经历,让李钰敏至今记忆犹新,她笑着说道:“屋内是试验场地,窗外是碧海云天。除了环境专业,我觉得不会有哪一种理工科专业能够在专注科研工作的同时,畅游于美丽的山水之间。”

环境专业外出实习较多,野外通常路况不佳,有时天气会比较炎热,加之实习过程中对自主探索要求较高,李钰敏用“穿着工装摸爬滚打”形容自己的实习经历。但在外部条件不完美的情况下,她并没有抱怨,反而用更加豁达的态度享受每一次外出,还留下了许多抒怀立志的诗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在美国交流时,李钰敏写下了这样的词句:“当时共客美国,为求学问道俱少年,习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去污归璞,此事何难!……”难以想象,看起来文静柔弱的小姑娘,能写出这样力拔千钧的文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祖国环境问题的关切。

毕业之际,李钰敏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offer以及全额奖学金,即将开启自己下一阶段的科研生涯。从水文模型到大气模型,乃至她即将在博士阶段继续深入的大气气溶胶研究领域,李钰敏感兴趣的始终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环境问题。

“无论是之前的污水处理,还是现在的大气污染,我都想做一些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工作。我希望我将来研究的成果可以不仅是存在于理念中,而是真正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实在的改变。”

参加2017年美国地质学会

 

腹有诗书气自华,南科学子展风采

日常生活中,李钰敏兴趣爱好广泛,古琴、古筝、书法、国画、传统武术、诗词创作都有涉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女,常被朋友戏称是“从诗经中走出来的女孩子”,一颦一笑都带着几分古典气质。

李钰敏说,自己本质上还是一个“火辣的湖南妹子”,生性活泼好动,只是多年来浸润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习惯于过“慢生活”,性情也变得愈加平和。这得益于她父母营造的文化氛围:“我家有个书柜,经常塞满了‘四书’‘五经’《三国志》《孙子兵法》这类书籍,他们也从不逼着我看,但放在那里就是一种熏陶,我渐渐发觉了这些书的有趣之处。”

参加学校书画义卖活动

书画作品展示

剑舞表演

李钰敏的日常生活和现代大学生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不过分依赖手机,靠书画、武术放松身心,坚持规律的作息。书画让她平心静气、舒缓解压;武术让她在枯燥中得到锻炼,养成善于坚持的习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李钰敏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做科研和喜欢传统文化并不矛盾。我做到了在保证学业的同时,兼顾自己的爱好。我想把这些爱好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课余时间放松身心的调剂。”

李钰敏还参与了书画院的创办,组织了武术表演等活动,既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也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不甚了解的同学一起领略书画武术的魅力。此外,她还热衷于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人文社科讲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唐际根开设的青铜器玉器鉴赏课程为她带来了看待事物的不同视角。在选课的过程中,一些有趣的人文课程爆满乃至加课,她直言感受到了南科大的同学们对人文课程的兴趣愈发浓厚。

“文化这个东西比较‘虚无缥缈’,不像是一门科学或是一门技术,更多的是一种氛围的营造。如果你身边的人思维方式、言谈甚至是周围的环境都带有文化的气息,你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作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和书画社组织者,李钰敏发现越来越多南科学子在学校浓郁的人文氛围影响下走近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研习数理,心怀文墨”,这是李钰敏对自己四年生活的总结。在南科大包容自由的平台上,她得以随心发展,尽情追求内心所向。这是李钰敏的故事,数以千计的南科人也将遵循自己的内心,书写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

 

 

文字:学生新闻社 袁欣怡

图片:本人提供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