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院长说】工学院院长陈明伟:助力科技创新,工学院正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飞跃
2024年03月31日 综合新闻

【编者按】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南方科技大学正立足新起点、迈步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龙头,南科大始终坚持国际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标准,高度重视以学院统筹引领带动系科建设、学科发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南科大各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新动向、新思路,学校官网对各学院院长进行了专访。


今年1月,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回国的材料学家陈明伟履新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院长。这份新工作为他带来的是在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开创工科教育科研未来的思考,随之而来的则是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深圳是中国的科技创新高地,南山则是深圳的科技创新高地,南科大是伴随深圳科创之城崛起而建立的高校,尤其工学院更是与科技产业连接最紧密的学院,我相信这里是我们实现科技报国梦想的最好平台。”他说。

陈明伟主图.jpg

将工学院建成“科技创新发动机、新兴产业孵化器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

谈到回国缘由,陈明伟认为,这是时代趋势,也是个人志向。“在全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驱动力。国内如今的发展也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科技自立自强,这也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他说,希望能发挥这些年在国外积累的教育科研经验,通过南科大这个平台参与国内的科教事业。

从1997年起,陈明伟已出国20多年,但与国内高校多有合作与联系,对南科大也有不少了解。初到学校,陈明伟就把记录南科大创校历史的《南科大创校记》完完整整地读了一遍。读后最大的感受是:这所学校在没诞生之前,基因里就刻着四个字——“世界一流”。

“在深圳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学,不仅仅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夙愿,实际上也是国家对南科大进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期待。而任何一所国际一流的理工科大学,也必须有一个国际一流的工学院。”结合在国外的工作生活经历,读了南科大的创校历史后,陈明伟一直在思考“世界一流”四个字的含义。“世界上认可的一流的工学院和一流大学,都对他们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在人类科技发展史和人类进步史上总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和足迹。这应该也是南科大工学院的立足点和追求的方向。”

基于这种认识,陈明伟认为,南科大工学院应当有这样一个远景和定位——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工程、企业领导者,致力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我们培养的是科技创新的领头人,优秀的企业家,国家重大工程的领导者。”

7O8A4232.jpg

“也正因此,工学院理所应当担负使命,成为‘深圳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发动机、新兴产业孵化器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还要尽最大努力去产生对人类进步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对社会进步、人类福祉做出重要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若干年以后非常骄傲地说,我们工学院是世界一流的工学院,南科大是世界一流的大学。”

在融合交叉领域寻找新赛道

陈明伟履新后,第一时间就梳理了工学院的“家底”。在陈明伟看来,经过前九年的积累,工学院在“量”上已经大为可观,现在正来到“质的飞跃”的临界点。

“过去九年,南科大工学院呈现出了很好的发展趋势,实现了南科大的速度和深圳速度。我把工学院过去几年的主要数据列了纵向对比,从2015年5月成立以来,在师资人数、本科生人数、博士生人数上、SCI论文、科研经费、专利数量上,都是数量级的增长。尤其是材料科学学科已经进入了ESI世界前1‰,下一个十年内我想工学院应该有多个学科进入到ESI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行列,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陈明伟说。

实验室图.jpg

在人才方面,陈明伟表示,过去9年,工学院有16位老师获评国家杰青、优青,还有获得其他国家荣誉的优秀人才也不断涌现。“我们作为一个只有短短9年历史的工学院,培养了这么多国家级的人才,非常令人骄傲,也给了我很强的信心,去进一步推动人才招聘、培养、晋升的准聘独立PI制度。入职后,我感觉到学校的教学体系、管理方式很多方面很接近国外一流大学,学院的青年老师很优秀,我们创造的环境也非常好,能持续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目前,工学院有10个系及10个校级平台,基本上覆盖了工科目录。这10个校级平台也正是呼应学校“有组织科研”的要求,其研究方向和领域都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内急需领域,力图解决“卡脖子”问题。这些都让陈明伟信心倍增,也令他对南科大工学院的未来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学院的学科规模、师资力量、研究生数量、国家级项目数量等,与我们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们跨学科的前沿融合性领域和交叉领域不够新,这应该成为未来工学院在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陈明伟表示:“比起竞争激烈的传统领域,我们需要更换赛道,这个新的赛道就是新兴与融合交叉领域的新学科。”

接下来,陈明伟希望能帮助老师们多争取国家项目,包括“卡脖子”相关技术、先进科研仪器的制造等等,为解决国家的重大科研问题作出我们的贡献。这就需要学校在原有PI制的基础上,建立起由资深学者领衔的、由不同学科PI组成的团队,针对关键和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在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同时,我们也要坚定不移地支持独立PI制度,鼓励我们的老师致力于开展原创性和颠覆性的科研工作。这些工作也许现在还看不到成果,但是将来有可能会发展成一个新的领域和一个新的学科。这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前瞻性去发现这类的研究,而这类研究也是真正能够推动南科大和南科大工学院成为世界一流的关键。”

另一项工作则是要鼓励老师们更多去参与横向课题,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方面我们也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横向课题项目管理体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更好地让老师能够参与横向课题,使其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

“希望到2035年,我们的博士点能够覆盖所有一级学科、能够拥有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多个学科能够成为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前沿学科,这样可以在国内、在大湾区成为领先的工学院。”陈明伟说。

强化通识教育培养世界一流人才

在陈明伟看来,把世界一流作为目标的大学,理所当然培养的学生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工程、企业领袖。而通识教育恰恰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最佳途径。

耶鲁前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陈明伟对此非常认可:“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这是很失败的。我希望培养的是一个视野宽阔、知识结构丰富、有远大理想和公民意识的年轻人,例如一个材料专业的学生懂计算机、懂AI、懂物理,还懂商业,当他对于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他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埃隆·马斯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做了很多工作看似与他的专业没有关系,但其实还是利用了他的材料专业知识,结合他对全球科技发展的认识,开创了他的事业。”

在课程上也有相应的设计。如今工学院正在计划面向大一下学期的学生开一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将由计算机系、微电子学院等各个专业共10余名老师共同上这门课。“人工智能已经是当下势不可挡的一个潮流了,理工科同学以后从事的工作都将受人工智能的影响,我们也希望同学及早地接触这项技术,把相关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培养起来。”陈明伟说:“我们希望将它做成一门系统的、交叉的课程,从浅入深地为同学们讲授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逻辑理念。”

陈明伟与工学院师生跑步.png

陈明伟与工学院师生跑步

 通识教育中,理想教育与公民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本科教育阶段,我们要培养志向远大、精神自由、具有公民责任的人。”陈明伟认为,首先要树立起学生的远大理想。“这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就有非常多用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杰出科学家、企业家,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素质,在时机来临时能够开创自己的事业。”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希望从南科大走出去的学生有涵养、有素质、有责任感。

“这些年里,世界上最重要的创新都来自工程科技的创新,这也驱动着工学院不断改革发展、培养适应时代的创新人才。只有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将来能成为世界一流人才,才能说明南科大是世界一流的大学。”陈明伟表示。


采写:韩文嘉

拍摄:张晓燕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