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解答问题很耐心,在线问问题时,他都能秒回。”2018级本科生何炜这样说。何炜口中的陈老师,是南方科技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得主、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助理教授(简称“电子系”)陈晓龙。
陈晓龙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随后曾在剑桥大学电气工程系、耶鲁大学电气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从耶鲁大学博士后出站后,陈晓龙选择了回国,并于2018年9月加入南科大。在陈晓龙看来,学成回国是他计划之内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回国不需要太多的理由”。选择南科大,则是受到南科大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和鼓励创新的学术科研体制的吸引。
教学相长的“云课堂”
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一度将陈晓龙困在了家中。陈晓龙表示,疫情虽然影响了他的正常出行和返岗工作,但却让平时忙碌的他有了更多陪伴家人的时光。受疫情的影响,陈晓龙和其他老师不得不将线下的课堂转移到“云”上。对陈晓龙而言,网上的上课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网络不流畅、上课节奏难以把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难以了解等等,都是陈晓龙在“云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拦路虎”。
最初,陈晓龙打算采用直播的方式。但是在前期测试期间,他发现网络很差,经常断线,有些国际学生所在地的网络情况也无法实现直播上课。为了保证能够顺畅上课,他最终确定采用录播的形式。
录制网络课中的陈晓龙
一开始面对电脑录课,陈晓龙有些不适应。电脑录课会出现突然卡顿,远不如在讲台上上课那么具有连续性。因为不能和同学互动,无法通过学生们的表情把握上课的节奏,他不知道哪里应该快讲,哪里应该慢讲,也不知道学生是否听懂了课程内容。为了更好地把握上课节奏,除了上录播课,陈晓龙还建立了QQ答疑群。在群里,他和助教随时为同学们答疑。这让他成为了同学口中的“秒回”老师。
QQ群的交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录课无法互动的缺陷。在QQ群里,陈晓龙一方面解答同学们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发布一些课前的小测试,检验大家的预习情况。对于同学们提的较多的问题,陈晓龙会在QQ群里再讲一遍。同时,他也通过同学们反馈的情况,逐步调整自己的授课节奏与着重点。
如何在100分钟的“云课堂”里更好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呢?对此,陈晓龙也有自己的心得。比如他将每次100分钟的教学课程分成了五个视频,每个视频20分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适当休息,避免产生视觉疲劳,也符合集中注意力的规律。
“云”端上课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陈晓龙更好地调整优化自己的课程。通过听自己录的课程,让陈晓龙能够察觉到自己平时上课难以察觉的问题,比如英语发音,口头禅等。另外,以前线下上课时,他一般是通过同学们的表情来判断大家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这种反馈有很大的主观因素。现在通过线上QQ答疑,就能确切知道哪些地方同学们不懂,可以更有方向地调整上课的内容和节奏。
“偷师”学来的“教学竞赛特等奖”
来南科大以前,陈晓龙几乎没有教学经验。但“厚脸皮”求教的精神,精益求精钻研的态度,让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一位“教学小白”成为了南科大“教学竞赛特等奖获得者”。
“来南科大的第一个学期没有课,我会花很多时间去听不同的老师上课,有空就去听一下,看他们是怎么讲的。”陈晓龙开玩笑说,“要说提高教学能力的经验,就是要多向他人学习,不懂的地方就‘厚着脸皮’向前辈请教,自己总结经验,最后把总结到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来。”陈晓龙在走上讲台授课前,听过不下20位老师的课。
陈晓龙感慨道,想要上好课,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适当的眼神交流、合理的讲台站位、清晰的讲课思路、恰当的授课语速、幽默形象的上课方法等都很重要。在教学方面,陈晓龙不断向他人学习,反思、改进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细节,这让他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
模拟电路是陈晓龙目前教授的本科生课程。这门课程是电子与电气类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电路及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后续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必须打好的基础。
虽是基础课,但并不简单。陈晓龙说,他会尽量把文字转换成可视化的动画和图片,并通过生活中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事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他列举了一个同学们接受度比较高的例子——关于晶体管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的解释:“晶体管的作用是把信号放大,坡度大的地方信号比坡度小的地方信号强。怎么理解呢,我会把信号等效于在山坡上踢的皮球,显然,如果坡度大,皮球更容易滚落下来。这样,就能帮助大家理解坡度大的地方信号比坡度小的地方信号强了。”
知识点讲解细致、通俗易懂,上课思路清晰、逻辑清楚让2017级本科生冯锴对陈晓龙的课程印象深刻。“陈老师备课很充分,会想尽办法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了解到同学们电路和复数的基础较差,还特意给大家补上了一节相关的基础课程”冯锴说。
幽默也是帮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的妙招。陈晓龙坦言,“学生在听到很难的地方就容易走神犯困。有时候讲点笑话,可以帮助大家提高注意力。所以我会在课件里穿插一些表情包,在课堂之外积累一些有趣的素材,来调节缓和课堂气氛。”
包含陈十一校长段子的课件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陈晓龙总会在课件上下很大的功夫。他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课件上每一张配图都是他根据课程内容精心挑选的,课件里还有很多他亲手绘制的配图。他的课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会根据同学们的反馈、生活中积累的新鲜素材,不断完善课件,不断提高课件的生动性、趣味性以及时效性。作为一位“课件能手”,现在系里这门课也都统一采用他的课件。
陈晓龙制作的课件
幽默风趣的上课风格,让陈晓龙的课堂备受同学们欢迎。“陈老师的课堂充满活力,课件上经常会有学生爱用的表情包,让大家都忍不住想笑。” 一位上过陈晓龙课的同学这样评价。
电子系每年会组织系里老师开展讲课互评活动。曾参与课程评价的电子系助理教授化梦媛说:“陈老师总是能把非常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上课节奏把握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温文尔雅、娓娓道来的感觉。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陈老师是我的专业导师,他经常锻炼我们读论文、做pre的能力,帮助我们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2017级本科生刘雅源说。
“因材施教”是陈晓龙谈及最多的一个词。对于勤奋认真的学生,陈晓龙会给与学生更多空间;而对于自主性差一些的学生,他则会推着他们往前走,让他们感受到适当的压力,并言传身教地引导学生进步:他会经常和他们讨论课题,甚至和他们一起投入到仪器搭建以及实验设计过程中去。
陈晓龙也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未来规划,给他们一些“量身定制”的建议,帮助他们朝着自己的方向大步向前。对于想升学的学生,陈晓龙会给他们多布置一些科研任务,让他们有更多积累,为将来的升学打好基础;对于有就业或是创业打算的学生,他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科研能力外其他方面的技能。
从2019年开始,陈晓龙开始担任书院导师。他积极参与书院活动,不仅参加了书院组织的迎新晚会,还带着学生一起跑步、爬山,并通过在办公室答疑、线上微信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和关心学生。
陈晓龙和他的学生
“我并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能够坚守好岗位就足够了。就像疫情期间大家所看到的,如果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都坚守住自己的职责,就是一种不凡。我希望自己能坚守为人师表的初心,无愧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好带好每一名学生。”陈晓龙的话语朴素但令人印象深刻。
文字:吴一敏
编辑:童小晋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