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2017级博士生余佳豪因疫情滞留武汉期间,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影响,带着战“疫”精神勇闯“研”途,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信息材料领域期刊InfoMat 上发表了题为“Optic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wo-dimensional CdSe Nanoplatelets”的综述文章。近日,我们对余佳豪进行了专访。
问: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很多人,能否介绍一下你在武汉的生活?
余佳豪:我家在武汉市武昌区,是疫情中心区。印象非常深刻,1月23日是除夕前一天,武汉开始封城。整个大家庭的年夜饭也取消了,城市也没有了新年气氛。我们只盼望疫情带来的影响能尽快结束。然而坏消息接踵而至。我家所在楼栋也出现了一例确诊病例。家里人都有些焦虑和担心。全家靠着年前采购的物资,坚持了14天没有踏出家门一步。幸而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问:随着武汉解封,大家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你有什么感想?
余佳豪:我有许多需要感谢的人。首先要感谢全国医护人员的无畏逆行,是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成功救治了许多患者。此外还要感谢全国人民的帮助与关心,在封城期间,我吃上了来自湖南的爱心大白菜,来自广西的爱心芋头等。疫情期间,学校和系里给予了我很多关心与慰问,我还收到了来自学校的远程心理咨询电话。同学、朋友以及导师的关心和鼓励,让我在封城期间倍感温暖。
余佳豪在武汉家中学习
问:论文几经修改到最后发表,你是怎样做到在当时的环境中保持科研专注的?
余佳豪:疫情的影响使我不能按照原计划及时返校继续进行实验,但是学习和工作不能落下。起初,由于关注不断变化的疫情数据以及各种消息,我产生了一些焦虑恐慌情绪,每天似乎就是在刷新信息到焦虑的恶性循环中度过。很快我意识到不能这样,年前投出文章审稿意见的返回,打破了这个恶性循环。
在导师的帮助与线上的交流中,我开始进行论文的修改。慢慢把注意力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后,脑海中的焦虑以及其他不良情绪反而消除了。经过来回几次的修改与整理,文章最终被接收发表。充实的学习科研缓解了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武汉人不服输的战“疫”精神时刻鼓舞着我。虽然无法回到学校进行实验,但是我在家中也不断提升自己。在封城期间,我阅读了很多相关研究方向的论文,对后续开展实验设计有了更开阔的思路。我还进一步学习了科研绘图技巧,这也是做科研必备的实用技能,将为后续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人物资料:
余佳豪,湖北武汉人,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级联培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师从南科大电子系教授陈锐。目前已经在相关领域发表SCI文章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
供稿: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通讯员:李佰英
编辑:吴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