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
陈十一校长主持本期南科大讲堂。
2015年3月27日,南科大讲堂第22期邀请到著名社会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讲席教授谢宇教授来校讲座。谢宇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社会科学的起源、特征与发展。陈十一校长主持本期南科大讲堂。
自然科学的思想从哪里来,社会科学的思想从哪里来?这些思想和今天的实证研究以及中国的社会有什么关系?报告中,谢宇教授为我们讲述了社会科学的起源、特征和发展。他认为,社会科学的起源经历从柏拉图的“真实世界”到昆特兰的社会物理学,再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以及高尔顿对变异及协变异的关注等不同阶段。他认为社会科学以各种方式模仿了自然科学,然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间存在着基本的区别,因为社会现象的特征是异质性。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进展本质上就是试图解决异质化问题。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客观性、经验性和重复性。
谢宇教授对社会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并介绍了他提出的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原理,分别是变异性原理(变异性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真正本质)、社会分组原理(社会分组可减少变异性)、社会情境原理(群体变异性的模式会随着社会情境变化而变化,这种社会情境常常是由时间和空间来界定的)。
互动环节,同学们提问踊跃。谢宇教授勉励大家,大学的使命是永久的,大学没有思想就像汽车没有驾驶员,所以思想必须领先,希望大家能重视科学以外的东西。
此次讲座吸引了我校近200名师生前来,同时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多名师生也前来聆听讲座。
谢宇教授简介:
谢宇教授是社会科学界公认的一位领军人物。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讲席教授。他曾任职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系,1996年获正教授职位,2007年被授予“Otis Dudley Duncan(奥迪斯・达德雷・邓肯)杰出大学讲座教授”——这是密歇根大学授予教师的最高荣誉。他于2004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中社会科学家极少,他是社会政治组中最年轻的院士,也是社会科学部(包括经济、心理、人类和社会)唯一的亚裔院士。2009年谢宇教授开始在北京大学担任“教育部特聘专家”讲座教授。他同时还是香港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