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现场。
2015年4月20日上午,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校长助理施一公教授应我校陈十一校长之邀访问南科大,并登上第25期“南科大讲堂”,深入探析“生命的星球”。陈十一校长主持了报告会。400人报告厅座无虚席,还有许多师生站着听完讲座。
施一公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结构生物学家。他1985年保送进入清华大学,1989年提前一年毕业;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2008年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2008年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他主要运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系统阐述了哺乳动物、果蝇、线虫三种模式动物细胞凋亡蛋白酶激活、抑制、再激活、及调控的分子机理。曾获舍尔学者基金会颁发的舍尔学者奖及雷拓爱伦基金会颁发的雷拓爱伦学者奖,获得2003年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2010年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2010年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2010年谈家祯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2014年度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2013年5月入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成员、2014年底获中国医药最高荣誉的“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施一公院士演讲风采。
报告会上,施一公教授从宇宙的历史讲起。他指出,宇宙浩瀚宏大,在漫长的宇宙长河中,太阳系、地球、人类的出现在时间序列上存在着巨大的直观反差,人类文明诞生得不可思议。而细胞、蛋白质等微观世界之美,以及分子、电子等超微观世界之美,令人震撼。生命科学是与人类自身身体相关的包含万象的科学,生命科学建立在细胞、生化、遗传和发育四大学科基础之上,划分为一百多个重要的微观科学分支。同时,生命科学更是引领现代大学发展的核心支柱学科,也是21世纪最重要的支柱学科。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沿是现代生物学,现代生物学又是临床医学的基础。
施一公认为,结构生物学虽然只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小分支,却极为重要。它通过原子水平的空间三维结构,探究生命过程,并通过分子制药改进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结构生物学与制药有着密切的关系,基础科学家从事基础研究会从根本上对制药产生重大影响。以实例进行分析:用四个氨基酸的小肽结构,转换肽键,成为不能被蛋白酶切割的小分子,注射入人体,以破坏抑制癌细胞凋亡的蛋白的功能,这个由纯基础研究所得到的有促进癌细胞凋亡功能的类肽分子,正式被投入到药物开发研究中,并已完成临床二期,目前的数据显示该小分子针对多种不同癌症均疗效不错。
报告会的互动环节,同学们争相举手提问。同学们的问题全部是生物领域的科学问题,对此施一公很赞赏,感慨“南科大的学生真是不同寻常。
报告会开始前,施一公教授与陈十一校长会谈,并与我校生物系教授进行座谈,还参观了生物系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