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在第一教学楼401教室,陶澍院士与同学们围坐,一起互动交流,分享经验,解疑当今环境问题。
在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中,陶澍院士为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介绍了当今主要环境问题、中国环境治理的一些困难以及目前的一些环境研究方向。同学们也积极提问,踊跃发言,从PM2.5到《穹顶之下》,从温室效应到土法炼焦,从手机问题到智能设备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陶院士用幽默易懂的语言一一为同学们作了解答。

当聊到《穹顶之下》时,陶澍院士表示,环境问题与其他学科不同,环境需要各个领域的人介入:企业要控制污染,政府要制定条例法规,媒体要宣传,群众要参与,同时科研工作者还要研究。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这个纪录片恰恰体现了媒体的参与,而且也起到了相当好的效果,有很多正面的东西。
有同学问及发展与环保如何共存,陶院士解答道,发展一定会带来污染,完全清洁且快速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这条路我们必须走,但借鉴国外的许多经验,我们可以走的好一点。其实环境是一个选择,环境是生活质量的一部分,我们要在发展和环保间寻找平衡。
对于“地球一小时”活动,陶院士的态度颠覆了同学们的认知:“这样无法减少碳排放。大多数民众不了解工业发电的方式,电厂发电都是现用现送的;如果所有人同时不使用电,对于电网是一个冲击。这个活动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我们低碳更要从平时做起,而不是等到“地球一小时”时,才想起低碳。”
在座谈会的最后,陶院士介绍了最近自己的科研方向,并表示欢迎有兴趣的同学们参与到环境工程的研究中来,也鼓励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