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队合影
成立于2014年3月的这个民乐队是年轻的,也是学校里唯一的,这个由理工科学生组成的民乐队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闻名南科大校园,不仅在校内举办过专场音乐会,还在各种大型校际交流活动表演,深受师生喜爱。而且,去年晋级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决赛,演奏的几首曲子分别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
致仁民乐队,由在课余活动中以音乐为特色的致仁书院组织而成,至今已有队员20多人,分别来自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的学生。
熊芊蔚及队员
大熊队长 熊芊蔚
人称大熊队长的熊芊蔚同学主攻笛子,他向记者介绍了民乐队的成员和乐器。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至今民乐队的乐器储备已比较完善,主要是管乐和弦乐。管乐有笛子、葫芦丝、笙和箫,弦乐有琵琶、中阮、二胡、古琴和古筝。还有一些民乐的传统乐器比如锣、鼓、镲,而代表着中西合并的乐器就是架子鼓了。据说以后还会引进大提琴,用来弥补传统民乐低声区缺少的短板。
大熊说,今年民乐队招新,只招收有器乐基础的人,而且选拔严格,这样就保证了民乐队的演奏质量,我们也有更多机会欣赏到更多更好的作品。他们每一个作品的背后都凝聚着同学们的心血,从选曲到改编,独奏到合奏,少则一周,多则一月,许多人的在背后默默训练,我们才能看到完美的作品。
作为最早加入民乐队的成员,大熊很高兴地说,一路走来,民乐队一年比一年好,拿得出手的曲子也越来越多,队伍逐渐壮大,一些表演节目上也出现了竞争,演奏的曲目中自己的东西也多了起来,整个团队都更加的精致、成熟。
架子鼓学姐 宋雅婷
提起民乐队,可能很多人都会对这位“架子鼓学姐”印象深刻,开学典礼上帅气的表现成了许多15级新生对于民乐队的第一印象。
谈到当初加入民乐队的初衷,宋雅婷说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与熊队长的私交,他们曾经在一个乐队里,而大熊是乐队主唱。当民乐队需要架子鼓这个乐器的时候,队长就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她就这样加入了民乐队。
在她看来,民乐队是一个很温暖的集体,大家都是真心热爱民乐,在这里彼此交流,共同进步。大家都会努力训练,合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排练的过程中,偶尔大家的意见会有不同,对于曲谱的处理不一样的时候,大家会演奏一遍,选出最合适的,以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队里也总会发生有趣的事,排练的时候大家总会有些习惯性的小动作,比如用脚打拍子,或者抢拍等。他们就会把排练时的视频录下来再回放,就会发现谁犯的一些小错误并加以指正,每次回放视频都是很欢乐的事情。而谈到个人,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则是在一次接待外宾的时候,表演在《最炫民族风》,外国人总是对带有民族这类的歌曲异常热情,在演奏完之后还叫“再来一首”,并冲上来要求握手合影。
第一位指导老师 刘晓崎
2014年3月,前中央民族乐团弹拨乐首席、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刘晓崎先生来到南科大探望女婿,同时受书院之邀为学生做了一次精彩的演奏。就是这次活动,把一群热爱民乐的同学凝聚在了一起。在他的促进下,致仁民乐队从采购乐器、谱曲、排练,一步步成立了起来。
由于刚开始加入的同学对各种乐器的掌握程度及类型不同,刘晓崎先生利用自己专业的知识以及多年在美国传播民乐的经验,对一些民乐进行重新谱曲,为民乐队的同学量身打造,成就了独特的南科大民乐。
在刘晓崎老师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他每周两次亲自带学生排练,带领学生在校内外表演、比赛。在采访中,记者能明显感受到所有成员对刘老师的感恩、怀念,更能感受到,致仁民乐队,凝聚起所有成员的,不仅仅是大家对民乐的兴趣,更是对故人、对知音的这份心与心之间的真挚和永恒。
无处不在的指导老师 李兆婷
李兆婷老师是一名90后,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致仁书院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热爱网球、热爱民乐,住在学生宿舍里,7天24小时地和学生打成一片。她亲自去买回来每一件乐器、参与每一次的排练,协调老师、组织学生,一步一个脚印。队员们都知道,没有她就没有致仁民乐队。但她却说,民乐队里每一位宝宝才是更加不可或缺的。
民乐在继续
当初这一群热爱民乐的少年因为心中的热爱加入。在这一年多的日子里,他们编排了一些曲子,凝聚了一批怀揣着同样梦想和激情的人。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和三五知己在致仁书院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把致仁民乐队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一个耀眼的符号与南科大紧密相连。他们所有人,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奋力前行。
南科大在路上,致仁民乐队,也在路上。
未完待续,我们将继续关注致仁民乐队,关注南科大更多的社团和同学。
(来源:学生新闻社 记者:艾丹迪 摄影:王本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