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8日下午3点,平日宁静的麒麟书吧二楼充满了亲切融洽的笑语声,南科大学子们有幸在这里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obert H. Grubbs教授面对面座谈。借着格拉布斯教授访问南科大的良机,学校特意安排本次座谈会,旨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顶尖学者的机会,让同学们得以对科研有更深刻的认识。一同参加的还有化学系主任张绪穆教授等。
座谈中,格拉布斯教授讲述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以及对南科大同学的期望与嘱托,和蔼真诚的态度时刻告诉大家,“顶尖”二字承载着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极高造诣,更是为人治学的严谨求实、不懈求索的品质,和一颗纯粹热忱的心。格拉布斯教授亲切幽默的语言,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为午后书吧平添动人色彩。
【谈留学申请——申请大学过程中如何选择侧重点】
交流中,有同学提出,准备留学申请时,在众多材料中选择侧重点很重要,想了解格拉布斯教授心目中对于GPA,语言成绩,申请文书和推荐信之间的轻重排序。
Grubbs笑称自己已脱离录取程序多年,对录取并不是很熟悉,但带实验员与录取有异曲同工之妙。“推荐信是我最看重的。标化成绩只是一个衡量标准,基于我的经验,擅长考试的学生并不一定擅长科研(笑)。我会很看重你材料中个人研究的部分,如果你的推荐信中有对你在研究方面的评价,我会很欣赏。”
【谈大学“战场”——如何应对压力?】
压力是大学生点击率很高的问题。有同学提出,港科大流传着一个“戏称”——“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tress and Tension”。您怎样看待大学的压力?能否给我们一些调节压力的建议?
对于压力,Grubbs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句“你有压力,是因为你想成功。”赢得了全场的喝彩。他指出,调节压力,首先要正视它。“对于我们做科研的人来说,压力就像是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不能逃避,要想方设法解决它。在美国的大学,我们有专门的机制来帮助学生调节压力。我们有指导员老师(辅导员)来倾听,听你倾诉并给出建议。所以不要怕寻求帮助,老师、同学、父母都可以作为好的渠道,帮助你排解压力。”
【谈兴趣与工作——-挖掘兴趣所在,坚持不懈努力】
兴趣和工作重叠与否,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同学们也就怎样把兴趣发展为自己成功的资本向格拉布斯教授提问。
格拉布斯教授说:“找到自己热情和长处所在很重要。我出身于农民家庭,所以比较看重实践,也比较擅长实践。我喜欢在实验室待着,每做出点什么东西来就很兴奋。当时选择催化剂领域,也是觉得催化剂挺有用的(笑)。”
“其实真正的科研,是发现想解决的问题,然后解决它的过程。我个人并不是无时无刻都泡在实验室的,不过我开车的时候,洗澡的时候,都在想着‘找问题’(finding problem)(笑)。当你真正找到你热爱的东西,你会把它融入到你生活的细节中去,从多方获得灵感。”
【谈通识教育—重要的不只是学科知识,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同学就通识教育向Grubbs提问:“我们学校对于大一大二学生是实行通识教育,对通识教育您怎么看?”
Grubbs对通识教育表示完全赞同。“通识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接触多学科的机会。即使确定了想从事的领域,广泛涉猎也是必要的,因为你也不能保证以后就一直做这个(笑)。我们现在花很多时间学学术知识,但是其实更重要的事是学到如何解决问题(solving problem),这才是精髓。”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跨学科的。当你能够解决一些非化学的问题,被人称赞‘原来化学家还可以做这个’,那还真是一件很酷的事。(笑)”
【谈研究与生活——如何取得平衡】
同学们对格拉布斯教授所关注的化学问题非常感兴趣。有同学提出他的研究中总是使用Ru元素而不是使用Pd或者W元素,是出于何种考虑。格拉布斯教授表示使用该元素是出于对其化学性质稳定才选择的。
有同学问格拉布斯教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生活有什么变化?格拉布斯教授幽默地答道,这个问题在他获奖后已经被问及多次了,他太太觉得是跳舞的时间多了。他认为获奖前后的生活变化不大,他仍旧从事他钟爱的科学研究,继续以工程师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格拉布斯教授是美国科学院及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如何平衡大学生活与研究是南科大学生们关注的问题。有同学请格拉布斯教授就此给出建议。格拉布斯教授微笑着回答:“做研究确实艰辛,而且要付出许多。但是并不是说研究与生活不能平衡。我是这么平衡生活与研究,我会寻找家庭成员的共同兴趣点,并和家人一起去尝试。”
在座谈会的最后,格拉布斯教授强调:“大学四年的求学生活,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位置很重要。一个优秀的人才如果放在了错误的位置,没有寻找到合适的方向,那么所成将有限。”
一个小时的座谈会在同学们不绝的掌声中落下帷幕。短短一小时,与漫漫科研路相比仅似沧海之一粟,然而前辈字字珠玑的教诲,必将伴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