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贺贤土院士应邀做客第五十一期南科大讲堂,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我的科学生涯”的精彩讲座。本期讲堂由物理系主任何佳清教授主持。
贺贤土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曾任国家863计划惯性约束聚变主题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等职。
长期从事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和当今若干前沿课题探索的贺贤土院士从三方面讲述了他的科学生涯和人生经历: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研制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个人的科学研究和成长经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工作和体会。贺教授的语言专业而生动,展现了国家当年科研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历史追忆,同时与南科大师生分享了自己近五十年来科学生涯的真切感悟。
兴趣从实践中来:要专注、踏实地干
贺贤土教授结合自己的经历,生动地介绍了兴趣的培养与坚持。他说:“当你接受一件新的事物时,不可能瞬间爱上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偶然间接触到核武器研究时,是很迷茫的,我甚至不知道它要去怎么研究。但是只要你专注地去发掘新事物,不断地在理论与实践中走近它,开始慢慢尝到成功的滋味时,你就会对它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贺教授教导我们切忌一山望着一山高,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需要去专心,踏实的去实干!兴趣和激情来源于科学实践中对问题知其所以然的专注精神!
理论实践相结合:感悟科学思维,掌握正确方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贺贤土院士认为这段时期是他最富有创新力、创造力的时期,也是他人生中最有意义,克服困难最多的时期。在不断的研究工作中,他慢慢积累了很多的研究经验,研究方法日趋成熟,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维方法。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贺教授这样总结:“我们做科研的需要善于分析复杂的现象(事物),抓住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用理论物理知识和思维方法去探索和分析复杂系统的演化,总结它的科学规律。这就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方法论。除了思考之外,我们也要学会学习,学会总结,这样才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创新精神培养:执着探索,多问为什么
贺贤土教授回忆当时自己初入研究所时,十分感叹彭桓武(已故著名物理学家,曾任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与程开甲(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究开创者之一,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热烈讨论,听大师讲课十分酣畅,这就促使他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在国家研制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那些年,艰苦的研究条件,技术的缺乏,也从未阻碍他们这些科学家们不断地去深入研究,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加深在自己研究层面的步伐。正是这种执着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带来了最后的成功,为国家争光。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更需要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科学家精神。
为祖国服务是一生的信念
说到自己在马里兰大学的经历,贺贤土教授动情地说到,“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人,中国人是有自己的志气与能耐的,我们的智慧从不比别人少。虽然不能否认,美国的研究条件、技术与创新实力当时确实是高于我国的,同时欧洲的科技文化也在不断兴起、繁荣。这也让我意识到科技对于促进祖国繁荣强大的重要性,所以我选择了回国。”“祖国在每个人心中都应该占有最神圣的位置,不论我们在哪里,我们都要为它而努力奋斗,为她的进步,发展,繁荣,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贺贤土教授的人生分享赢得南科大师生的热烈掌声。互动环节大家积极提出问题,贺教授均一一予详细解答。贺教授也表达了他对南科大学子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的激励与期待。
撰稿:学生新闻社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