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季学期刚刚开始,南科大校园好消息不断传来。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犹他大学、西北大学、普渡大学、德州农工大学、波士顿学院、马里兰大学、匹兹堡大学、康涅狄格大学等一批国际名校的博士录取通知书接踵而来,发到2016届毕业生手中,一些同学拿到了多份录取通知书。
南科大建校五年来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关注,尤其在国际一流高校,南科大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得到高度认可,毕业生受到欢迎。这些高校每个系每年招收不过十几名甚至几名的国际学生中,就不乏南科大学生的身影,并且许多都给出了“全额奖学金”(即给出的奖学金包括学费及生活补助,获取生活补助需要有足够能力担任研究助理或教学助理的工作)。
被国际一流高校录取深造只是一个方面,南科大的毕业生去向还包括在国内大学深造、创业、就业等。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采访部分优秀毕业生,展现新一届南科大学子的风采。
2012级学生 陈愫
2016年1月20日,用南科大提供的资助,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修读写作课程的陈愫,收到了康奈尔大学化学系面试的通知。在简单的英语面试之后,康奈尔大学立即给他发出了攻读博士的录取通知书,并给予丰厚的奖学金。包括康奈尔大学在内,他已经收到了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简称UIUC)、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简称NU,)、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犹他大学(The University of Utah)、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at Columbus)的录取通知书,这些学校同样提供奖学金。“我主要根据学校老师的研究方向来选择学校,有很多老师的研究方向我都感兴趣,这些老师所在的学校我都很心仪。”陈愫说。
在给陈愫发出录取通知书的学校中,康奈尔大学是唯一提出面试要求的学校。由于陈愫优秀的申请材料和托福考试113分的优异成绩,其他学校没有提出面试的要求,便直接发放了录取通知书。有些大学在录取通知书上明确写着免去入学之后的英语水平测试。
这位一向低调的2012级同学,在身为中学化学老师的母亲眼里是“做事专注”的大男孩,在导师看来是“智商高、情商高”、“超能”、“全面”的优秀学生,在上下三届学生会同学看来是“能力超强”的好部长,在书院民乐队队员看来是技艺超群的“二胡队长”。下面我们来认识这位全能大男孩。
在全英文教学环境中迅速提升
毕业于安徽省歙县中学的陈愫,2012年以高于一本线104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南科大。“南科大实行全英文教学,我在中学的时候口语锻炼很少,所以入学前我很担心自己的英语”,陈愫说,“当真正进入英文教学环境中,边用边学,英语水平提升得很快”。
在南科大的学生中流传这么一句话:“英语不是在英语课上学来的。”事实上,南科大的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教材使用灵活,大部分教材、教师讲义,甚至考试试卷,都是全英文的。“到了康奈尔这一个月,周围的同学都是康奈尔的本科生,父母一开始还担心我不适应,但我感觉自己适应得很好。上课和老师交流得很好,下课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在南科大学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在康奈尔可以完全接轨。这和南科大的英文教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陈愫笑着说。
陈愫说,在教学方式上,更是觉得亲切熟悉。“康奈尔的老师采取的也是课堂分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和南科大一样,老师给一个题目,分组讨论,再讨论,上讲台做报告,同学点评、老师点评”,陈愫说,“从大一开始南科大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这让我觉得,很多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促使我们去思考、讨论,寻找依据,并阐述结论。我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事实上,陈愫在大学里学习成绩优秀,年级、专业排名始终保持前列。但他却认为自己并不聪明,只是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我会不断问自己,你尽力了吗?你真的全身心投入了吗?对学生来说,考试成绩自己也许无法掌控,但是自己学到了什么自己是知道的。我在学习上给自己定的标准,就是看自己是否尽力了。幸运的是,通过努力我可以取得好成绩,这样积极的反馈也会促进我学习”,陈愫说,“就像学完计算机编程课程,对我现在的科研思维是有帮助的。打好基础,我们在大学阶段要学的是科学,而不是某一门具体的学科。”
从读文献到独立完成课题
像南科大的很多学生一样,陈愫很早就进入了教授的课题组。大一那年,他在化学系汪君教授的指导下开始阅读文献,每周和课题组里的博士后、研究助理、实验员等一起参加课题组组会,一起读文献,一起分享世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汪君教授说,有一次南科大和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做一个科研项目,她带领当时刚完成大一课程的陈愫一起去香港参加项目会议,陈愫用流利的英语做了一份完整、专业的口头报告。会后香港浸会大学的一些教授纷纷表示:“南科大的学生好厉害!”
大二上学期,陈愫加入生活导师侯圣陶教授组织的journal club,阅读有关“脑科学”的文献,当时第一个研究对象是“爱因斯坦的大脑”,他查阅并向他人讲解相关文献,之后在侯教授的指导下写了一篇相关的critical review并发表。陈愫说:“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促进了我的学习。也许谈起‘科研’,大家的第一印象是‘创新’。创造力确实很重要,但是,没有基础是无法创新的。同时,自学能力也很重要。”
大二结束后,陈愫选择了化学专业。那个暑假,他没有回家,而是进入了化学系刘心元教授的实验室。刘心元教授说,对于刚进入课题组的学生,他一般会指派一名有经验的博士后手把手教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但陈愫进实验室时已有一定的基础,所以直接给了他一个独立的课题。暑假结束后,他的研究也已经完成。“他是一个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学生,很努力,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暑假独立完成了课题,这让我很惊讶,很多研究生都不一定能做到”,刘心元教授说,“而且,他情商很高,沟通能力强,在做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一篇最新的研究成果使用了一个新的仪器设备,他竟然主动联系上对方,询问仪器设备的具体情况,以便为我们所用。”
在实验室的陈愫
在刘心元教授课题组,另外两名本科生杨宁远、朱霄龙,和陈愫一样都是优秀学生,常常在实验室里工作到夜里两三点。目前朱霄龙已收到波士顿学院到录取通知书;杨宁远暂时没有申请出国,将继续留在刘心元教授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他最近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Chem. Comm.(化学通讯)发表了一篇非常优秀的科研论文,“对化学系本科生来说,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刘心元教授说,他对课题组里的学生如数家珍,评价陈愫是其中一位“智商高、情商高而且全面发展的学生”。
至今,陈愫已经有两篇学术论文发表、两篇正在投送,另外还有一项与化工厂合作的专利。对于科研成果,陈愫说:“学习科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实自己,而不是功利地为了申请出国。最后拿到 offer,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最重要的是自己学到了什么,培养了什么能力。学到更多的东西,提升自己的水平,将来才有选择的余地。在大学的学习科研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学习中有很多不懂的问题,在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受阻等等。这些都是培养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能清楚地认识到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很重要的能力。这也是我正在努力去做的。”
正在表演的陈愫
拉二胡 办舞会
导师眼中的“全面发展”,还包括陈愫丰富的课外活动。初中二年级就已经考过二胡十级的他,在大二那年加入书院成立的民乐队,并被指导老师和队员推举为队长。如今,民乐队已成为南科大最具代表性的学生团体之一,应邀参加校内外大大小小的活动,受到师生的盛赞。陈愫在校时不仅一次演出都没缺席,更是每周准时帮助老师组织队员排练。在他担任队长期间,第一次走出校门的民乐队就获得了“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文化艺术展演”的一等奖。
民乐队合影
大二那年,连任第一届、第二届学生会活动部部长的陈愫,提出在校园里举办圣诞舞会。这在南科大校园里是破天荒第一次,他的提案得到学生会一致的赞同。从出方案、定场地,他都亲力亲为。更难的是,他带领活动部的同学,每晚9点下课后学习跳舞,“很多同学都不会跳舞,我们主办的人必须先自己学会,每人学会一种舞,课余时间再教给其他同学”,陈愫回忆着说,“那段时间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每天练舞也很辛苦,但我们教会了很多同学跳舞,舞会上大家很开心,这是我最高兴的事!”如今,圣诞舞会,成为了学生会的传统活动。
未来和理想
说起申请美国的大学,陈愫表示:“在申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会向第一届学长学姐们请教。他们都很乐意帮助我们,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建议,比如如何选择学校和导师、申请材料如何准备等。感觉有这样一群学长学姐很幸运。”
谈到未来和理想,陈愫坦言,希望将来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使科研体现其应用价值。学业完成后,他希望可以回国。他说:“我很喜欢深圳这座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充满机会和挑战,在迅速地发展着。这是当前中国的一个缩影。我希望自己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后,能够在深圳这样的城市中,把握机遇,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希望用化学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
大学生活感言:
我很感谢南科大,感谢这里的老师同学对我的帮助。从老校区到新校区,从当年的朱清时校长到如今的陈十一校长,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发展,我很感谢一直以来为我们、为南科大付出的所有人。我们相信“靠实力说话”,在意的是自己是否学到了真本领。老师、同学的鼓励,使我们一直坚持。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以求知为动力,尊重知识和创新,使南科大良好的学习氛围成为传统。
——2012级本科生 陈愫
(策划:南方科技大学宣传与公共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