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业之道:“因课施教,因时施教” ——专访我校2016年度“杰出教学奖”获得者汪飞
2016年08月21日 人物 浏览量 :

毕业典礼上讲话,他风采动人,一首七言律诗为2016届毕业生们献上最真挚的祝福与感动;三尺讲坛上,他传道解惑,以精湛的教学水平博得师生一致好评。日前,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汪飞副教授荣获南科大2016年度杰出教学奖。年仅 33岁的他,喜欢幽默的称呼自己为“老教师”。近日,汪飞接受我校学生新闻社记者专访,讲述自己的教学之道,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

走进办公室,一眼就看到汪飞老师,白T恤加牛仔裤,顿时感到十分亲切自然。这不正是我们南科大老师们的特点吗?——阳光而富有活力。

DSC_9878

          “当时我报名这个(教学)比赛的时候,没有想过会拿奖,因为我们学校有那么多杰出教师,包括像霍剑青教授这样的国家教学名师,跟大家比我教学经验还很浅,”汪飞笑着说,“但没想到很多资深教授主动放弃参评,给了我们年轻教师展示的机会。”

传道:因课施教,寓教于乐

          作为“老教师”,说起“教过哪些课”,汪飞侃侃而谈,从国外到国内,从DTU到南科大,仿佛每一门课都历历在目,讲起来滔滔不绝。

汪飞表示,他曾经供职的丹麦科技大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所有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前需要完成4个等级共250个学时的教学培训。内容包括如何设置教学大纲,培养方案,教学技巧以及对学生反馈的运用。“我觉得在这250个学时内,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培训课程里提到很多有意思的教学方式,我也会在南科大进行尝试。”汪飞说。“我在丹麦工作过5年,曾参与过几门课的教学。其中一门针对本科生的3周短期课程,学生需要动手操作的东西比较多。比如说,如果我们要做光刻图形。我们设计的方案就是做一个蛋糕。然后让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在蛋糕上做出图形,这些方法与半导体工艺里的光刻很类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学们都是在做游戏的同时完成学习。”汪飞说。

          在南科大,汪飞教过微电子专业从大二到大三的三门专业课程,包括“数字电路”、“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以及“微机电系统导论”。汪飞表示,微机电系统导论这门课基本上是研究生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很前沿的微纳加工,微纳米机械电子器件。“据我了解,国内只有极少数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本科阶段开设。很多其它高校开不了这门课,因为没有从事相关研究的教授。”汪飞说。

          “古人说因材施教,我觉得还要因课施教、因时施教。”汪飞表示,外界对我们学校的全英文教学的理解有点偏差,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我们会采用灵活的授课形式。汪飞举例说:“数字电路是一门大二基础课,里面有很多陌生概念。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觉得给学生一个扎实的基础更重要,所以我们选择中文授课,并在中文教材中挑选了一本国家级的优秀教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汪飞说:“要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而不是简单的follow一个instruction。所以我们的教学工程师在传统实验课之外,又添加了一些DIY实验,由几个同学一组去自发设计一个东西。有些学生思路很开阔,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包括交通灯,磁悬浮台灯,还有做光立方、无人机等等。学生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玩,四五个同学在一起,刚开始写开题报告,做采购计划。中间实验遇到一些问题,他们也会积极地查资料,一起讨论解决。这样一边上课,一边做着自己的project。到年底的时候还会有一个项目答辩,来展示他们所做的东西。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会得到锻炼。所以说兴趣对学生很重要,如果学生对一门课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很难进行下去。”

          而对于高年级的课程,如“集成电路工艺原理”,汪飞说道,“我们更加强调课程的前沿性。所以,基本都是全英文教材和用英文讲授课程。学生在用英文写报告,做PPT的过程中也逐渐锻炼了语言能力。考核方式上,我们也采用了很多灵活的方式,在传统的笔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口试和小论文的写作。”汪飞表示,学生大约可以学到10%所“读”的知识;20%所“听”的知识;30%所“看”的知识;70%与人“讨论”的知识;95%左右“教”其他同学的知识。所以在“微机电系统导论”课程中,还安排了让学生自己去讲一节课。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极大加深学生对于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

寄望:我们的学生应更加积极主动

          谈到中外学生的差异,汪飞表示,国内外的学生差别还是蛮大的。“首先,第一个方面就是基础知识。中国可能有世界上最好的高中生。中国学生基础打得很扎实,国外的学生要差一些。但是,国外的学生有一点非常好,就是问问题非常积极。那时我基本上没有办法连贯地上完一节课。课堂上每五六分钟就会有学生提问,一直处于这种状态。所以,一般50分钟的课我都是按照30分钟的内容来准备。然后,国内的学生基本上就是从头到尾安静地听老师讲完,很少有中间提问,下课可能会提问,但是也是很少。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一点。”汪飞说。

感悟:兴趣第一 空间第一 家庭第一

          毕业典礼上,汪飞作为教师代表讲话,分享了自己面对选择时的人生感悟——兴趣第一,空间第一,家庭第一,分别对应不同的人生阶段,最后结尾的一首七律也在校内风靡一时。

谈到兴趣,汪飞表示,兴趣不是导师强加于学生的,兴趣一定要由自己去发现,学生要多去尝试不同的事物,这也是我们学生在第一年接受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望同学们能够尝试更广泛的方向,去发掘自己的兴趣。我在树仁书院做生活导师,我就建议学生去了解学校各系教授的研究领域,然后去主动地发邮件联系教授咨询问题。我们学校每一位教授,都希望学生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感兴趣,能够自己主动过来联系。当然,前提是学生要把课程学业和科研的关系平衡好。”汪飞说。

“也许你未来会成为一名诗人,成为一位商界领袖。这些特质都是需要你自己去探索的。教授不能替你发掘兴趣,但我们能保证,所有的门都是为学生打开的。当你发现自己兴趣的时候,随时欢迎你。我们担心的是有一些学生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又不愿意找导师咨询。大家都在上学,我也上学;大家都考研,我就去考研;大家都就业,我就去就业。这样盲目从众是一个很模糊的状态,会错过自己最好的未来。回过头来,你可能会觉得整个人生就是平淡无奇的。做一个喜欢的行业,对一个人的人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到了若干年以后,工作和兴趣不会是人生的全部,家庭才是。我们对于献身科学的人表示敬意,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诺贝尔奖,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世界500强的领袖。如果要成为那样的人,那么注定会在某一方面有所欠缺。当然,我鼓励大家都为了能够做到那种程度去拼搏。”

谈到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汪飞说:“我很喜欢打乒乓,有一段时间比较喜欢摄影,大学期间曾经痴迷于古诗词。我觉得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要培养几件业余爱好,有时候做一个文艺青年也挺不错的。我觉得,保持一种业余爱好可以排解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绪,特别是在当你在学业压力较大的时候。”

学生记者:刁金龙 刘晓玲

摄影: 沈悰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