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故事(之一): 南科大的精彩“生命”
2016年09月14日 专题报道 浏览量 :

          新学期的清晨,金色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在娇嫩的小草叶尖上,打破了大地的宁静。城市的人们开始忙着上班,天空的鸟儿开始忙着去觅食,海上的渔夫开始忙着捕获……而在南科大,有一群人,他们带着对生命的好奇与热情,在实验室里认真地探索来自生命的“宝藏”,静静地感受“生命”的精彩!现在就让我们学生新闻社的记者和你一同领略这份精彩。

 

学生做实验

2015级同学:认真探索“奇妙的反应”

          暑假小学期,一走进生物实验室,就能看到桌子上排得满满当当的各种不同颜色的试剂和各式各样的仪器,以及忙碌认真的同学们。

          提到实验室里的同学们,生物实验室实验员崔节胜笑着说:“他们挺努力的,我感觉南科大的同学们比我见过的其他大学的同学们聪明、吃苦。现在实验室里主要是2015的同学,他们因为喜欢生物,所以报了假期生物实验课程,我们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可以体验很多其他大学研究生才能做的实验。他们刚开始因为那些奇妙的反应、现象而惊奇,玩儿上了瘾,忘了正事儿,我就提醒他们。他们挺懂事,后来每一天都很早就来实验室,把实验室打扫干净,做实验也更加认真,每天做实验做到比较晚才离开。”

          2015级学生程远星就是实验员所说的一员,程远星十分刻苦,他说:“我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就会到实验室,以前刚刚来实验室的时候,会忙到晚上一两点,现在对实验流程更清楚了,晚上十二点到一点就可以回寝室睡觉。”虽然学习生活十分繁忙,但是程远星看上去精神饱满,他在实验室学习的半个月里收获颇丰,学会了流式细胞仪、细胞计数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到了一些实验基本流程,参加了一次实验室组会,做了一次学术报告。“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是用电路调控光源开关频率进而对细胞特定基因表达产生不同影响,蛋白质表达量不一,我要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测量这个影响。”他认真地说,“刚开始的时候,我要组装实验用的枪头,一站就几个小时,非常辛苦,现在进入正轨了会轻松很多。”

          “虽然我将来不一定选生物专业,但是我对生物也挺感兴趣的呀,为什么不认真学呢?虽然很累,但是挺开心的!”

 

正在做实验的谢兴巧博士

谢兴巧博士:“在蛋白里寻找故事”

          “平常作息一般是八点半到晚上十点,偶尔工作量比较大就会到晚上十一点。”谢兴巧,一位博士后,一年前来到南科大加入相关课题组。

          隐藏在学校第一科研楼的各大生物课题组的实验室研究的领域各有偏重,每个教授研究的方向都有所区别。像余聪教授的课题组主要是研究有关细胞迁移和极化的相关蛋白的结构、功能及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谢兴巧博士表示,想要发现一些新的蛋白的相互作用,难点就在于蛋白的结构解析。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曾说:“如果你能解析(蛋白)结构,你的故事就可以开始了。”

          “可惜我的故事一直还没有真正开始,还停留在故事的前奏中。”谢兴巧博士后笑着向记者说到,他表示,这在实验室里十分正常,实验室的工作和书本上的理论有较大差别。而进入实验室工作也主要是锻炼学生从书本到实践,也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因此在实验室工作需要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与此同时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术并了解如何和他人合作工作。

          当记者离开实验室时,谢兴巧博士后又投入到了蛋白解析工作中,寻找他的故事。我们祝福他,也祝福每一个研究人员能在南科大找到美丽的故事篇章。

 

观察斑马鱼的仲寒冰教授

仲寒冰助理教授:“斑马鱼王子”

          仲寒冰助理教授,同事眼中的“斑马鱼王子”,他的课题组利用斑马鱼的生长模式来研究内胚层器官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在他的实验室里,你能看到一缸缸精心培养的自由游动的斑马鱼。他表示,斑马鱼需要良好的水温控制和饮食控制,这也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通过研究斑马鱼,我们希望能提供一些线索指导高等哺乳生物的某些器官能够再生。譬如在中国,肝脏出现问题的病人在晚期容易发生肝硬化,故而中国的肝脏再生需求很大。”仲教授表示,现在的研究应该多关注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并能够将研究与需求相联系。

          “现在做科研对参与人员和研究生的要求是,在自身的知识结构下,你能发现或提出一个恰当的科学问题并解决它。”在问到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时,仲教授这样回答到。此外,仲教授向记者提到,斑马鱼是一个整体的模型,有时意料之外发现的phenotype会让人感到欣喜。但其实实验室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枯燥。像我们觉得孟德尔结论很精彩,但种豌豆也是个辛苦的体力活儿。

          “我本人是非常欢迎同学们来看一看,来确认自己是否真的有兴趣走上生物研究的道路。同学们可以尽早到实验室看一看每天的生活是否是你想要的。同时,应该拓展自己的视野,多关注社会,多与社会相联系。”

魏志毅副教授:欣赏生命微观之美

          采访魏志毅副教授的实验室时正是中午休息时间,然而,依然有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堆满仪器和试剂的实验桌。实验人员正小心翼翼地从培养大肠杆菌的器皿中获取菌种,准备下一步的实验。“课题组还是比较忙的,经常要忙到晚上很晚。”魏志毅教授在一旁说,“不过这忙碌之中总是有一些值得期待的惊喜和感叹!”

          魏志毅的课题组以探究蛋白质分子结构为主要手段,主要研究大脑中神经发育机制和重要功能性蛋白质分子机器的组装机制和靶点识别机制。“我们的实验都是针对微观分子的,看起来不是那么‘高大上’。但是,越是对生命体中一些基础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就越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蛋白质的工作机制大多是我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真的amazing!“魏教授感慨万分。

          然而,生命体伟大之处也源自于它复杂而精巧的机制。

          “每天都有意料之外的结果,每天都能得到一些新的东西,生命体太复杂了,有太多东西都是未知的,我们的预测往往“不尽人意”。所以,你要准备着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实验结果,失败是家常便饭,只有坚持,才能得到最终的结论。”

          “除了对生物真正感兴趣,懂得欣赏生命的美,我觉得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学习,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拥有好奇心,在研究中能够接受自己的stupidity,是比较重要的。”魏教授说,“ be open-minded, 除了接受各式各样的实验结果外,还要多去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交叉很重要,你可能会从其他地方获得灵感;而curiosity其实是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特性,要有一种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做研究要谦逊,未知很多,道路很长,要一直学习下去! ”

          一张实验台,一把移液枪,一双手,一对全神贯注的目光。隐藏在南科大中低调的实验室,就像每一场生命奥秘之旅的入口。同学们和研究人员们秉持对生命的好奇与敬畏,以严谨耐心的态度,在实验中体验不一样的有趣,用自己的双手与青春写就一曲不同寻常的科学探索之歌。

 

                                          供稿:学生新闻社

文字:蔡多 吴伊 张珊珊

图片:黎鑫荛 毛煦冰 陈璐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