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科学论坛”果尚志教授畅谈前沿光子源现况
2016年10月14日 综合新闻

          2016年10月14日下午,由我校和澳门大学合办的“华南科学论坛”第三期讲座在我校图书馆111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邀请到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讲座教授及纳微所合聘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果尚志教授作题为“让这里有光—前沿光子源现状”的报告。讲座由我校副校长汤涛主持。

果尚志作报告

汤涛主持论坛

          果尚志教授的研究工作集中于低维次纳米材料(其中包括半导体、自组装分子膜及贵金属奈米粒子)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元件应用、纳米电浆子光学(Nanoplasmonics)、三族氮化物半导体(III-Nitride Semiconductor)之电浆辅助式分子束磊晶成长(Molecular-Beam Epitaxy)以及利用同步辐射光源进行半导体表面及介面之基础物质性研究。2012年,他的国际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史上最小的半导体纳米雷射,并证实这种新型雷射(电浆子纳米雷射)可被用来实现突破三维绕射极限的半导体奈米雷射。此项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期刊《科学》发表。

讲座现场

          当人类在大约30万年前发明了生火技术时,文明随之产生。长期以来,火不仅是一个用于烹饪和社会化的工具,同时还是一个可靠的光和温暖的来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使用火作为照明或者热源是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动物之间的第一个显著差异。在过去120年中,新型光子源的发展加速显著。自1895年Wilhelm Röntge发明X射线管开始,包括同步辐射源(1947),微波激射器(1954),激光器(1960),可见光发光二极管(1962)和半导体二极管激光(1962)在内的新型光子源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果尚志将光源从发现之初开始讲起,并跟日常生活相结合。从最开始用火照明,逐步讲到现代光源。为我们解释了光对于人类、社会及世界的重要性。同时,又延伸到光源的发展历程,在120年前,X光被发明出来,对人类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论坛上,果尚志介绍了不同尺寸(超小和超大)、不同光谱区域(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太赫兹)、脉冲宽度(超快)以及不同功率强度(超低或超强)的光子源的最新研究发展。同时,他还介绍了这些前沿光子源的潜在应用前景。

          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提问踊跃,果尚志教授耐心而仔细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