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汎森教授南科大讲堂精彩讲述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
2016年12月02日 讲堂

          2016年11月30日,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王汎森教授做客第94期南科大讲堂,精彩讲述历史对于人生的利与弊。讲座由我校社科中心主任周永明主持。


报告会现场

          王汎森是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2005年获选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曾任台湾“中研院”副院长、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所所长。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等多部专著。


王汎森作报告

          王汎森从尼采的《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切入,针对尼采严厉批判历史、认为读史太多是一种疾病——“历史使你成为驼背的人”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论述了历史对人生的用处。

          “我们都知道,历史的发展无法归纳出规则,既然历史无法重复,那历史对于我们又有什么用?”王汎森首先道出了大家一直以来对历史的疑问。在他看来,生活中本就充满着无数非律则性的东西,而历史并非完全非律则,在历史中失败的部分,是非善恶兴衰都往往有律则可循。历史无法预测未来,但历史能够帮你更好地把握未来。

          他认为,历史对于生活具有参照意义。历史确实无法重现,但是在生活中,历史可以成为我们做事的参照。同样的情形不会一模一样的发生,但会有相似的发生。王汎森讲到,历史给我们提供的,不是“要怎么做”,而是“可以怎么做”。参照的历史架构越丰富,“可以怎么做”的选择参照即越多。

          此外,王汎森认为,除了参照意义意外,历史还是认同和情感的来源。他举了孤儿寻亲的例子。孤儿为何要寻根?“他是为了寻找历史的认同。根源的感觉和历史、过去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们也常常反复听一些故事、乐曲,为什么要反复听?“因为重复的历史是人类情感根源的一部分、是一种乐趣。”他说。同时,他指出,所谓“观水有术,必有其澜”,历史也可以培养一种比较长远的思考方式,帮助处理人际关系,使一个人有教养、有知识文化、懂得感受美。

          王汎森以清朝龚自珍《尊史》为据,认为“读史是大出入”。“入”,是博览历史,心中有史;“出”,即跳出历史,判断怎样在生活中运用历史知识。他还特别举了德川家康的例子。在他看来,论聪明才智,德川家康算不上日本战国英杰中突出的,但是他熟读历史,并用于实践,所以最后他取得了胜利。王汎森教授说:“史书都是敲门砖,一块块一直敲到最后,走出来的却是他自己。”


提问环节

          讲座最后,王汎森和大家分享了他的感悟:“人的心像一万盏灯,但是因为电力不足不会都亮起。要读很多科学、历史,灯就会一盏一盏亮起来。”

 

                                                                        文字:学新社记者 秦韵秋

                                              图片:肖英汉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