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7点,“致诚开讲了”第13期在致诚书院活动室成功举行。梁漱溟先生的孙子梁钦宁为同学们分享“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梁漱溟先生和他的民国朋友圈”。我校宣传与公共关系部部长张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社科学院院长于长江应邀出席本次分享会。

“这个世界会好么”,梁漱溟父亲梁济曾问此于梁漱溟。讲述伊始,梁钦宁老师便先和我们说起了梁漱溟与其父亲梁济。“父子最末一次说话,还说的是社会问题。自从先父见背之日起,因他给我的印象太深,事实上不容许我放松社会问题,非替社会问题拼命到底不可。”而正是由其父亲梁济的影响,梁漱溟很小时便开始思考及社会问题,并对其之后的成长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jpg)
1911年19岁梁漱溟中学毕业后,经甄元熙介绍加入京津同盟会参加地下活动“闹了手枪和炸弹的活动”。甄元熙创办《民国报》任社长,孙炳文任总编辑,邀梁漱溟任编辑兼外勤记者。也正是在这,梁漱溟写了著名的《究元决疑论》,其评议古今中外诸子百家思想,独崇佛法,被誉为一篇影响和改变他人生命运的重要文章。
“当然,梁漱溟亦不曾想到,这篇文章会对他之后的一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梁钦宁老师谈到。正是通过这篇《究元决疑论》,梁漱溟得到了蔡元培先生的青睐,受邀来到北大任教。与此同时,这篇《究元决疑论》,也让梁漱溟受到了前辈大家林宰平、梁启超、蒋百里的赏识,可谓一举成名。不仅如此,这篇文章还引起了熊十力先生的注意,他与梁漱溟一见如故,从此结成终身挚友。
“诸君或不相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本书是逼出来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梁漱溟,此作品被予以高度的评价,蒋百里在写给他的老师梁启超的信中称赞此书道:“此亦迩震古铄今之著作”,熊十力曾言,“梁先生提出未来世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这话,是很有胆识的”直到三十年代仍有这样的说法:“西洋人以梁氏为中国的唯一哲学家”。此后,梁钦宁老师忆及与梁漱溟的一些事情,谈到文革时期,1973年11月,江青曾在首都体育馆“批林批孔”大会上点名批判梁漱溟,叫嚣道:“梁漱溟何许人也!”。梁漱溟亦对此不卑不亢,言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可见梁老先生一身正气,不畏恶势力。
作为新世纪的学子,回望百来年前的梁漱溟老先生的传奇事迹与人生故事,不禁感叹,在时代的洪流中,唯有“克己”,把握每一次任重而道远的已任,满身高贵人格品质,随着时光流转也能依然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