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俞梦孙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力学生物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姜宗来教授带来“人类健康工程问题”以及“从生物力学到力学生物学的进展”的精彩报告。报告会由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创系系主任郭向东教授主持。
座谈会现场
俞梦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家,是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20世纪60年代初,俞梦孙研制的“航空生物遥测装置”和“生理示波记录装置”就成功地在1.2万米的飞行高度和300公里的飞行半径内,对飞行员进行了加速度、心、脑电图等12种生理、物理信息的遥测,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航空医学遥测技术的国家,90年代发现了无电极检测技术,现任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姜宗来教授是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AIMBE Fellow),上海交通大学力学生物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世界生物力学理事会(WCB)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全国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副主编和《医用生物力学杂志》常务副主编等。从事心血管形态学、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近40年。
俞梦孙作报告
在报告中,俞梦孙首先介绍了人类健康医学工程的主体,即人和人的自然性质。他认为,一个整体的人应该是心身合一基础上的天人合一系统,其中,将天地环境认为是阳,与人体系统相对应,而在人体系统中,心智系统与躯体系统相呼应。人作为具有高级心理活动的开放复杂巨系统,需要接收外界各种信息并进行链式反应,故体内状态可分为稳态与过渡态,从而引出过渡态这一关键概念。
接下来,俞梦孙就过渡态展开详细介绍。俞梦孙将钱学森的功能态思想延伸,从而得到过渡态概念,即功能态的动态性。他还介绍了五类过渡态:意识过渡态(放松心情)、平稳过渡态(健康生活方式)、生理性应激过渡态(医疗措施,锻炼及生理性反应)、超负荷应激过渡态(过强刺激,急性病,错误的医疗)及危机性过渡态(超出了自组织范围)。俞梦孙还讲解了人类健康医学工程介绍的最后一部分,即具体模式–SIR模式。工程化的SIR模式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需求的工程化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健康产业,在当代中国已经开始快速发展。
报告会中,俞梦孙多次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生活健康方法,希望同学们注重睡眠。八十多岁高龄的俞教授依然活力十足,语言幽默,与同学频频互动,气氛轻松活跃,笑声爽朗。
姜宗来作报告
随后,姜宗来介绍了现代生物力学发展历程和冯元帧先生的贡献,分析了从生物力学到力学生物学的进展与现状,回顾我国生物力学的发展和研究新进展,还简介了力学生物学的概念与血管力学生物学研究新进展。他对我国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愿景作了美好的展望。
报告会结束后,俞梦孙在《南科大讲堂寄语簿》中写下了:“南科大定能为人类健康作出杰出贡献!”的寄语,姜宗来写下了“发展生物力学,造福人类健康,祝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系发展壮大”的寄语,祝愿我校在人类健康方面的研究取得更多的进展。
文字:彭宇蕾
图片:张皓帆、孙植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