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届国际化学奥赛中国国家代表队再获全金,南科大承办赛前冬令营并全程参与比赛训练指导
2018年07月29日 教学新闻

2018年7月19至29日,第50届国际化学奥赛于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举行,共有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的300名选手参赛。中国代表队取得个人总分第一、个人理论第一、个人实验第一、全获4枚金牌的好成绩。中国队成员聂翊宸(深圳中学)、秦俊龙(湖南师大附中)、陈庆雨(德州第一中学)和王晨瑜(郑州外国语学校)冷静发挥,沉着应战,最终全部获得金牌,其中陈庆雨同学获得实验成绩第一和总分第一,聂翊宸同学获得理论成绩第一。在布拉格古老的鲁道夫音乐厅里举办的第50届国际化学奥赛闭幕式上,由中科院​院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主席周其凤为两位获得第一的选手颁奖。

中国国家队在布拉格鲁道夫音乐厅合影

作为第50届国际化学奥赛的前站比赛,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并于2017年11月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实验考试环节。赛事期间,340名来自全国各地高中生中竞选出了104枚金牌。随后在2018年3月,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为期两周的国家队选拔赛,最终选出四名学生作为中国国家代表队成员:聂翊宸、秦俊龙、陈庆雨和王晨瑜。四名学生在6月26日至7月12日在南科大化学系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赛前集训,最终代表国家队备战出征第5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本次中国国家代表队由领队王颖霞教授(北京大学)、副领队陈六平教授(中山大学)、科学观察员谭斌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冬令营出题者)和何绮婷博士(南方科技大学、冬令营考务组组长、集训实验指导教师)带队出征,另外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副营长、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主任张绪穆、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郑素萍、中国科协陈阿南作为列席嘉宾一同出行。老师们不辞辛苦,连夜奋战,检查实验考场,认真翻译试题,为中国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届国际化学奥赛在50年后重新回到第一届的举办地,意义非凡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简介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IChO) 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中学生化学学科竞赛活动。它起源于捷克斯洛伐克。自1968年在捷克举行第一届竞赛以来,除1971年停赛一年外,每年一届。第一届Icho竞赛仅有三个国家参加,后来参赛国不断增加,现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这项活动。每支代表队由4名学生、2名导师组成,其中1名导师任领队。每支代表队还可以有一名嘉宾(guest)和一名科学观察员(scientific observer)。参赛学生年龄不得超过二十岁,且不得拥有高于中等教育的正式学籍。

比赛由理论和实验两部分构成。两部分比赛时限都是五个小时,不在同一天内举行(一般实验先考)。两个部分的成绩是独立的。理论部分占总分的60%,实验部分占40%;两个成绩之和即为选手的总分。

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涵盖化学中的多个领域,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以及光谱学。虽然大多数知识点都属于中学范畴,但其中很多问题都考察的更加深入,有些问题还需要高于中学要求的知识程度和理解能力。

参赛者会依其个人成绩排先后次序。全部参赛者中首10%±2%得金牌,全部参赛者中之后20%±2%得银牌,全部参赛者中之后30%±2%得铜牌,未能取得奖牌但在某一题目满分的参赛者可获荣誉奖,在理论或实验部分的测试中获得最高分的选手可获特别奖。

 

供稿:化学系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