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毕业生王晓涵:人生唯有前进 方见最佳风景
2018年08月05日

王晓涵绝对是一个能干的女孩。

她逻辑感强,从小热爱数学,在南科大选择金融数学专业,如今即将赴香港科技大学金融数学专业继续深造。

她看上去温婉谦逊,却敢闯能干,领导能力出众,不仅是书院学生会主席,还参与创办南科大学生新闻社并担任过社长。

她能文善武,携手同学创办《南科新知》杂志,还懂音乐,打乒乓,并在省级比赛中展露过身手……

2018届毕业生王晓涵,就这样在一路前行的路上,领略不同的风景,把在南科大的4年过得充实精彩。

专业选择不盲从 

 “我从小就十分喜欢数学,一直以来数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所以当我来到南科大之前,就决定好了要读与数学相关的专业。”王晓涵说。

但刚进入南科大时,她发现南科大的科研实力很强,很多学长学姐都在科研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她也曾在选择专业时有点犹豫。

但让她感到开心的是,南科大本科前两年属于通识教育,给她提供了充分的接触不同专业、选定自己方向的机会。

 “很多次尝试后,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方向。我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做科研,更喜欢将学习和应用相结合。”

金融数学专业,就是她心目中既能发挥数学特长,又能凸显实际应用的理想专业。

 “我父亲知道我要选择金融数学专业时,建议我换一个科研方面的专业,他担心影响未来的就业。不过事实证明,未来的优劣,更多还是看个人努力程度。” 

方向和努力同样重要。在自己选定方向努力学习的几年中,王晓涵付出了很多艰辛。不仅专业成绩优秀,还曾在4家证券公司实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学习应用能力。

毕业前夕,王晓涵收到了亚洲金融数学专业排行前列的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

王晓涵建议学弟学妹们,不要因为是强势科目就去改变自己的兴趣,坚持做自己才是成功的根本。

学生活动领航者

外表斯文娴静,内心却充满热情和力量。这是她作为学生活动领航者的天生气质。

刚入大学时,尽管从未组织过学生活动,但她带着一腔热血,主动联系学生会组织活动,撰写活动策划到凌晨3点,成功举办了一场200多人的国庆活动。指导老师惊讶于她作为一名大一新生的能力和胆识,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赞许她的果敢。

接下来,她和王本凡等同学一起,在学校宣传与公共关系部指导下,筹建了学生新闻社,她也因此成为南科大第一批“学生记者”。

王晓涵说:“从最开始只有四个人,到现在上百人的规模,新闻社也逐渐成为最为南科大学生所认可的学生组织之一。一步步走来,不单单是我们筹建了它,它同样也成全和造就了如今的我们。”

刚刚成立新闻社时,王晓涵也仅是怀着一腔热血和对文字的喜爱,至于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闻记录者,她还需要学习。从最初简单地记录学校生活,到后来采访学生,王晓涵一步一个脚印,摸索着新闻记录者的成长道路。

 “对话朱清时创校校长、林国强院士、作家阿来,以及两位诺奖得主,是我在新闻社得到成长后采访的‘大V们’。”除了采访能力的提升,王晓涵还带领新闻社同学一起创办了《南科新知》杂志,实现了新闻社刊物的从无到有。

“我觉得新闻社的存在,就是为了搭建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平台和桥梁。通过新闻社,我们能参与和建设自己想要的校园文化氛围。”

                             

兴趣上的行动派

喜欢什么,就去做!不仅在学习上,在兴趣上也是如此。

除了学习和学生工作,王晓涵在音乐和体育方面也兴趣广泛。她作为学校民乐队的二胡手,曾与团队获得省大学生乐器比赛非艺术类专业组二等奖。她还喜欢打乒乓球,曾被选入学校乒乓球队,代表学校参加了省大学生乒乓球比赛。

王晓涵喜欢生活的色调丰富多彩,即使学业和工作再忙也会拿出时间来享受这些兴趣。“毕竟,一个人没有兴趣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她很有亲和力,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曾经和她在新闻社共事过的同学唐婕说:“晓涵很有耐心,很多时候都会和没有什么经验的部员分享一些新闻工作的技巧。”

谈及自己的学习和人生心得时,她认为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立即开始行动是最大秘诀。

王晓涵说:“这四年,我没有后退过哪怕一步,总是在追求我想要的,从未放弃过。”          

 

                         文字:学生新闻社 宁烁

 

推荐阅读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