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201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谭斌教授:用行动做科研的“催化剂”
2018年08月06日 综合新闻

人物简介

谭斌,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化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2013年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入选人员。科研方向为轴手性化学、核心骨架导向的不对称催化等领域。加入南科大五年多以来,在轴手性化学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有特色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30多篇高水平期刊论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20篇,包括1篇Science,1篇Nat. Chem.,4篇J. Am. Chem. Soc.,8篇Angew. Chem. Int. Ed.,3篇Nat. Commun.,1篇Acc. Chem. Res.。这些独立发表的论文他引1100余次,其中单篇最高他引370次。论文多次被Synfacts、ChemistryViews、 Organic Chemistry Portal 和《有机化学》等作为亮点评述和重点介绍。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谭斌教授获得资助。获悉后,校新闻中心记者专访了谭斌教授。

在全世界范围内,做有机催化构建轴手性化合物领域的人还比较少,但谭斌教授课题组已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今年年初,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杂志主编Cynthia J. Burrows教授更特地邀请谭教授撰文综述他在这方面的成果贡献(Acc. Chem. Res. 2018, 51, 534.)。这是该期刊全球首篇关于轴手性化学领域的综述文章。

谈起自己的获杰出青年基金感受,谭教授表示:“(这个基金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对我学术的肯定,我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南科大的人都有一股拼劲”

 2012年从美国斯克普斯研究所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学成归国后,该年9月,谭斌以准聘(Tenure-Track)副教授身份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回望这六年,他感叹道:“我是与这所年轻学校共奋斗、同成长。”

 “南科大的人都有一股拼劲。”

谭教授笑道:“这股子拼劲,可不是说一说。从学校的管理层、身边的同事到学生都如此。”

走在南科大的校园里,实验室里是科研人员专注的身影,图书馆的讨论间里同学们正围绕着课题正开展着激烈的辩论,行政楼的会议室里是不间断的各种办公会。这样热火朝天的场景,不论白天黑夜,工作日或周末,都在南科大这宁静校园内纷呈上演。

 “刚加入南科大的时候,看中的正是这种氛围。那时候,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很有冲劲,大家拧成一股绳干事,都是为了做一些事情,都希望能为国家的科研和高等教育改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我就是被这种氛围和‘初心’所吸引着的,”谭教授回忆道。

访谈中,谭教授提到了当初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求学,在美国斯克普斯研究所做研究的经历。这一次次学术人生的飞跃,眼界的不断开拓让他觉得,南科大这所新学校有着不一样的“气质”。这种“气质”似曾相识,且不断地吸引着他,让他看到了继续不断攀登的可能。

“南科大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这里不仅仅有良好的氛围,这里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制度、学术自由,这里没有历史的包袱,这里有的是做学问所需的各种‘催化剂’。”

谈科研:不能‘靠’也不能‘等’

学成归来后,不少国内知名高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现在回头看,他更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当年,他认为自己从国外回来的,要争取更好的环境做科研比较难。结合过往的学术经历,他认为好的理念和“平台”非常重要,做对了选择,再加上自己的机遇和不懈的努力,在科研上做出些成果是可能的。在南科大的这几年,按谭教授的原话引述“对我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2012年,谭教授刚入校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室。这和加入课题组不同,要开展研究方方面面都要靠自己想办法。

当时他特别坚定轴手性化合物领域的研究方向,当时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几个人在做这个方向,他认为那是一个还没有太多人走的“道路”。

在美国斯克普斯研究所的时候,他参与了一项与轴手性化合物相关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了一个有待发展的学术前沿领域。但是,当时国内基本上没有课题组做这个研究。南科大拥有较为宽松的学术氛围,他当时就决定,“在南科大,我有机会做新的领域,不用再做前人做过的研究。”

要做出些成果,谭教授感叹道“并不轻松”。

按他的理解,年轻科研人员最富创造力的黄金阶段就十来年,“不抓紧,一旦错过几年,想赶也不太能赶得上了”。

“能做出来一些成绩,真的是靠各方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但真想做出东西,不能‘靠’也不能‘等’。要主动争取,更要用好资源,把东西做出来。”

“当时我们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实验一般在教学实验室完成。没有相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很难做出东西。没有多想,我们就觉得路一定在脚下,一定要去争取。很幸运,大学城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有这些仪器,我们就去借,哪怕只能用一个小时也要去争取。”

作为一个好“平台”,南科大本应给科研人员提供最完善的设备,由于当年还处于初创阶段,硬件软件都亟待加强。但正是在那样艰苦的日子里,有这样一群勤奋聪明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凭借着努力,借助这个学校在理念上、制度上的创新,在科研上做出了许多项突破。谭教授说道:“感谢陈校长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为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这次杰青的答辩会上,他还特意感谢了深圳市政府和学校尤其是陈校长对年轻老师发展的支持。

谭教授目前最突出的研究成果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即利用合成化学制造手性催化剂。催化剂可以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生物医药、材料息息相关。特别是手性催化剂的应用可提高现有的制药工艺水平,为探寻绿色药物的合成制备工艺提供坚实的基础。

手性化学目前分为两块,一块是中心手性,另一快就是轴手性。全世界大约有1000个课题组在做的是中心手性化学的研究,但轴手性化学做的人还非常少。

“正是由于我们的努力,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这个方向,开展了更多的研究。这让我和整个课题组的成员感到非常骄傲。”

谈到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创新点,他说:“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在轴手性化学领域是世界范围内做的最系统的了。”

 “我们现在把‘冷板凳’坐热了,现在要努力把这个方向做深做透。”

在本次杰青的评选中,评委们也给予了谭教授在不对称催化轴手性化学方面工作的认可。

薪火相传:培养优秀学子

除了繁重的科研任务,谭教授还是一名尽心尽责的教师。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课堂上,他不仅对化学原理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还善于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学生讨论、分享一些做学问、做人、做事的道理。

他对学生要求严格,这完全是按照当年他导师的治学方式。虽然严格,他也愿意与学生讨论,愿意鼓励他的学生,“只要他有第一次成功的体验,信心就来了,眼界的不断提高会让他有不断向前的动力”。

他谦虚地说道:“我当年并不优秀,但得益于导师们在学术上对我的严格要求,我的眼界才得以不断的拓宽。坚持了很久,直到有一次,我做出了些成果,这才有了第一次成功的体验,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信心就是这么来的。这种自信让我在学术的道路上跑的更快、更坚定。”

今年,他带的三名本科生毕业后分别申请到了香港大学、美国布朗大学和德克萨斯A&M大学的博士。

除了带自己的博士生、课题组的研究生和助理,完成好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每年谭教授作为生活导师,还要收一批 “得意门生”。

这是因为南科大实行的是“双导师制”,每名新生都可以选择一位教授做自己的生活导师。作为生活导师,谭教授觉得学生经过大学四年,变化真的很大。他的一位学生,今年大三了,参加了清华大学的夏令营,因为表现优异,当时就获得了该校直接攻读博士的机会。但是这位同学表示,他还要再想想,要考虑这个学校、这个课题组方向是否符合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

当时,这名大三的学生还特意给谭教授报喜,电话里他这么说道:“老师我觉得这个机会很好,但是我要在看看更多的机会。最近,我和高中时期的同学聊天,他们还都为某一门科目的分数高低苦恼着。但是我不这么想,我需要寻找更适合我的平台做我想做的课题。”

谭教授说,当他收到这通电话的时候欣慰的笑了。

 

文字:夏莹莹

图片:王凯强

设计:丘妍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