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科研奖获得者姚新: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2018年09月22日 人物

        在南方科技大学,有这样一群在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教授,他们在教学上指引科学的方向,在科研中不断探索真知。今年的南科大教师节表彰名单中,卓越科研奖获得者姚新教授就是其中的代表。

姚新接受采访

怀揣梦想,成果斐然

       从中国科大少年班一路到博士毕业的姚新,曾任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座教授,2016年夏天,带着建立世界一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梦想,姚新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担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姚新在演化计算、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发表了500余篇高水平论文,曾担任演化计算领域的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主编、七种国际杂志副编,曾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近90场专题报告,35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2003年获选为IEEE Fellow。2014-2015年任IEEE计算智能学会主席。

       在南科大期间,他已经发表了24篇论文,获得了2017 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杰出论文奖,2017 IEEE 计算智能学会杰出服务奖,获得了校外竞争性科研经费5009万。2017年在美国、卡塔尔和中国应邀做了四场国际会议大会主旨报告。

 

      想走得更远,兴趣是王道

       姚新极为珍惜这个“卓越科研奖”,他认为这是学校领导和同事给计算机系全体师生的荣誉。他特别感谢计算机系师生们给他的大力支持和大家不懈的努力。

       当问到如何才能做好科研时,姚新认为,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姚新一直默默无闻,但也踏踏实实做着感兴趣的事情,慢慢走向计算机这条那时还很未知的道路。

       国外的工作经历也是他的宝贵人生财富,“我遇见的博后导师可以说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曾被澳大利亚公派去斯坦福学习。当时恰逢他的导师学术休假,临走时并未交待他应该做什么,他便自己开始做研究。等一年后他的导师回来,发现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不到三年,他就顺利从博士毕业了。”正是这种放养式的方法为他在科学研究中拥有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奠定了基础。

      “我的导师后来告诉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从不说‘你应该要做这个或者做那个’,他会给我介绍很多实验室的资源和设备,还分享给我其他实验室研究的内容,让我从中寻找方向、获取灵感,就沿着这样一条自以为对的路走到了毕业,现在想想也该庆幸一直没有走过弯路。”

       在澳大利亚的工作经历,让姚新逐渐完成了从学生到导师、从跟随者到领航人的转变。他开始成为项目的负责人,带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在科研的道路求知探索。他的工作历程让他对放手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放手的好处就是对那些脑子很灵活、想法很多的同学提供了任由他们发挥的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这些管理学生、教书育人的方法体现在他科研与教学的方方面面。

 

      生动课堂,传道有方

姚新授课

       在南科大,本科生就有机会和这些有辉煌科研成就的大咖教授们交流。除了科研,姚新也负责本科三年级的创新实验课、四年级的毕业设计和高级人工智能等课程的教学。他在本科教改方面特别强调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动手能力,尤其是编程能力和算法分析能力。

       谈起曾经的大学生活,他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有很多经验,“上课前要预习。不能只是带着耳朵听,要学会预习,预习这半个小时,对理解很有帮助。”那时候,大学生们都懂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将这当成自己改变人生的唯一机会,因此格外努力。

       在曾经的某次讲座中,姚新讲到蚁群算法,他用“就像蚂蚁一样,每次走过的路径都会留下相应的信息素”的比喻,概括出算法的本质;他从达尔文开始引入演化算法的课程,“既然生物都可以进行演化,那么为什么算法不可以进行演化呢?”。从算法到应用,从理论到案例,他的旁征博引总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姚新的授课风格,学生们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八个字来概括。

       姚新授课教师对于学生,是无可替代的最明媚的阳光。在南科大,像姚新这样在实验室与教室都兢兢业业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在科技前沿探索未知,在三尺讲台碰撞思维,只希望在南科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像他一样,有一个无悔的青春。

 

文字:程雯璟 学生新闻社 张佳晨

图片:王辛元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