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聘教授刘青松:时刻走在科研和教学第一梯队
2018年09月12日 人物

         我们在创园的一座办公楼里采访了刘青松。走进他的办公室,两个书柜映入眼帘,一架书柜玻璃窗里摆满了各种荣誉证书,一架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专业书籍。每个荣誉对刘青松来说都是奋斗的见证,科研的路上他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高。

“长期努力坚持,就能脱颖而出”

        得知好消息时,刘青松正和爱人在校园里散步。他第一时间把消息告知了领导和同事,让他们分享这个喜悦。其实,在科研道路上孜孜不倦耕耘数十载,刘青松已经是研究领域的佼佼者,获得了许多重大的奖项,这次入围,并不意外。

        对于获得这个荣誉,刘青松坦然地说:“在以后的科研路上,我会更加时时要求进步和创新。科研在一直向前发展,我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希望对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对于做科研,刘青松认为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有坚持的决心和毅力,有情商、会合作,还要有乐观精神。

        在刘青松看来,科学家分两类,一类是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少数的天才科学家;另外的大部分,则是天分不那么突出,但在漫长的科研道路上能够坚持到底的。他把自己归于第二类。他坚信在科研道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不是一开始就走得最快的,也不是最初最聪明的,而是不断克服苦难坚持到最后的。

        刘青松向我们介绍了他信奉的“冒泡理论”。通俗地说,在任何环境里,自己要主动向上,向第一梯队看齐,经过长期努力坚持,就能够脱颖而出。


海陆对比研究图

        刘青松一直坚持在地质学海洋学的研究领域。他说,社会不仅需要有人去发展科技创造社会财富,也需要有人能够沉下心来去做科学发现,提高认知。

        刘青松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亚洲粉尘与西风带演化研究”。他介绍说,亚洲内部分布着广阔的沙漠,西风带扬起风尘搬运向北太平洋方向。落入海洋的粉沙富含着营养物质,又影响着海洋生态的变化。这一过程对该区气候和生态有着深远的影响。刘青松这个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追踪风沙发展历史,判断西风带演化规律,预测未来。

 “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

        刘青松出生在河北涿州,母亲是小学教师,很重视家庭教育,对他的学习成绩坦然看待,更多的是注重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让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自由发展。刘青松小时候有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那个年代不用被逼着上兴趣班和补习班,全靠自由发展,后来反而能做出些成绩来,很多人都是这样。”这对他后来培养和教育学生也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1989年他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凭借着踏实的努力,获得了班里唯一的一个保研名额。研究生毕业时,他选择了出国留学去看看世界科学研究的面貌。在国外,刘青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当严格,学习和工作到晚上12点是家常便饭,凭借着这份热爱和执着,他拿到了在欧盟享有盛名的玛丽居里奖学金,并获得英国国家海洋中心的Lecturer职位。从美国到欧洲,留学英美有8年之久,也获得了不少科研机构抛来的橄榄枝。


刘青松教授接受采访

        当我们问到刘青松是否有过一直留在国外的念头时,刘教授很坦然地说,出国只是追求科研理想使然,自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出生和成长,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他深深认同“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这句话,从未想过要缺席中华民族崛起的关键时刻。只有把所学带回国,才对得起国家的培养。在刘青松看来,在国外的学习经历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多角度地去看问题,把在国外研修的视角带回国内,从而开拓科研的格局。

        2007年底,他借着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机会,回国到中科院做科研和任教。在这里一工作就是近十年。新兴的南科大的浓厚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和国际化的战略定位吸引了他。2016年8月,他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加入了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在这所优秀的学校,他认为最自豪的事情就是一直和优秀的教师队伍一起工作和学习。在优秀的群体里要想不掉队很有挑战性,但也更有动力,他乐在其中。

最看重的荣誉是“优秀书院导师”

        2017年,在第33个教师节,刘青松被评为南科大“优秀书院导师”,发表感言时他说“被评为优秀导师,这是我最为看重的一种荣誉,没有之一。”


2017年刘青松被评为“优秀书院导师”

        回国任教以来,刘青松深受学生喜爱。在中科院工作时他曾获得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在生活上我会很关心学生的成长,但在学习和科研上我很严厉。”说这话时他面色一紧,导师的威严便弥漫开来。

        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导师角色的重要性他深有体会。他国内的博士导师朱日祥院士做学问非常严谨,选择学科方向非常前沿。这样的科研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他至今。“做科研,一定要选择最有挑战性的前沿问题,而不是因循守旧,偏安一隅,简单重复。”留学期间,美国的老师Subir Banerjee教授和英国的合作老师Andrew Roberts教授都很平易近人,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和影响。早年求学成长的经历,让他知道自由发展的重要性。现在他努力把这些优秀导师的思想传递下来,影响着自己的学生们。

        “每个个体不同,发展路径不同,导师要主动引导,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方向,发展有时不是设定的,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这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学生的科研之路,他认为首先要有坚实的基础,学习踏实,广泛涉略,倡导自学,在导师的帮助下明确自己的方向。他认为,学习态度决定学生之后的差别。

        采访前在查看刘青松相关材料的时候,他和学生的一个对话扎进心里。故事是这样的:

        刘青松的一个博士后在写基金时,方法很创新。

        博士后最后很不自信地说:“老师,我们将来的结果没有其他数据可对比,怎样才能说服别人?”

        刘青松回答说:“能否逆向思维,正是因为创新,走的是别人没走的路。逆向思考一下,我们的数据将来就是别人对比的基础。我们开创了一种新方法,如果成功,则后续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别人也可能跟进。单一的数据确实无法让别人完全信服,还需要数据的重复性,数据是否具有全球统一性等等。但是目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原理是否正确?方法流程是否正确?推理是否正确?所以基金题目应该是《...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学生又问:“这样的题目很可能无法通过评审。万一不通过,那不就白忙活了么。”

        刘青松回答:“有句名言,人每天应该向死而生,才能感受今天的快乐。做事也一样,有着能承担失败的勇气,才能真正做好事情。目前基金资助僧多粥少,大部分人的努力是没有即时回报的,这是常态。但是要坚信,创新的思维一定能感染人,要敢于把自己的思想抛出和评审人碰撞,最后肯定会有火花。”

        时代的日新月异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现在和未来的一切都很难预测,刘青松坚信南科大的海洋磁学中心在未来一定也像现在这样,保持着年轻和活力。以现代科学发展的速度,他认为哪怕未来10年也不好预测,能做的就是保持在第一梯队,保持先进。

        在采访刘青松前后,他的课题组有多篇新论文被国际顶级自然指数期刊接收,其中有两篇分别在《PNAS》以及《自然通讯》上。

        采访最后,刘青松寄语南科大学子:“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是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探究最深入的年代,南科大学子赶上了最好的大学,是最具新时代烙印的大学。珍惜现在,打好基础,未来不可限量。”

人物简介

        刘青松,回族,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校党委委员、海洋系党支部书记。2005年获得欧盟的玛丽居里奖学金。2007年获得英国国家海洋中心做研究的Lecturer职位,同年年底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执教和做科学研究。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5 年入选中科院特聘核心骨干研究员,入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首批“鳌山人才”卓越科学家。2016年入选“国家特支计划”。2016年8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目前带领团队在中国相邻海区辛勤耕耘,在未来几年中,他计划打造出一支世界一流的海洋磁学团队,为我国的海洋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自2007年回国以来,刘青松先后主持了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技术专项子课题、中国大陆架钻探计划专题子课题等。

        刘青松的研究方向为“海洋磁学”,主要在岩石与矿物的复杂磁性机理、沉积剩磁获得机理与地球磁场演化、海洋磁学、大陆架沉积物年代学与古环境演化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在边缘海与大陆架沉积物定年与沉积体系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共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引用5000余次。

 

采访:苗雪宁 童小晋

文字:苗雪宁

图片:王凯强 南科大教育基金会

设计:丘妍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