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建设高峰论坛”专题报道(1): 理工与人文交叉融合有助于用不同角度看世界
2018年10月13日 综合新闻

在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之下,理工科高校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人文教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2018年10月12日下午,“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建设高峰论坛”以“目标与方法——当代理工科大学的人文教育”为主题设置分论坛,来自南方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高校的专家与学者,分享了他们对于理工科大学开展人文教育的真知灼见。

论坛现场

陈跃红发言

跨越理工学科与人文社科的边界

如何促进理工科学习与文科学习的交叉与融合?数名专家的报告都聚焦了这一问题。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陆定邦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跳出盒子思考问题”。他表示,只学习理工科或是只学习人文社科都像待在一个盒子里,无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思考问题。

南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人文科学中心主任陈跃红则在发言中指出,理工科大学要开展具有特色的人文学科,就要借用学校的科研人才、学科专业和科研资源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人文学科。

此外,南科大教授唐克扬还通过建筑知识、设计学院的空间结构模型为大家展现了理科与人文课程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重视美育在通识教育体系中的突出作用

专家们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发展美育及人文社科的重点。某高校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蔡劲松提出,大学美育应指向以美育人的审美价值与精神境界,更加重视美育在人才培养和通识教育体系中的突出作用,构建闳约深美、创新协同的美育发展体系。

香港岭南大学校长郑国汉则深入解析了文科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并强调了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区别。他表示,这两个概念在内地经常被互换,但在西方,二者有质的不同。

 

理工科大学积极开展人文教育的创新探索

专家们还分享了各自学校在人文社科教育方面的创新和探索。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教授Jeffrey Huang以最近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建立的新的跨学科大学为例,讨论其制定的设计决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汲取的经验教训,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界限的全新课程,努力将更柔和、更自由的艺术、人文科学与核心的科学、工程融合在一起。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丁晓萍从上海交通大学自身的情况出发,提出了人文通识教育的路径、改革与实践。

南科大人文科学中心教授李蓝、杨果分别和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在南科大开设“古诗词写作”、“写作与交流”课程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南科大人文科学中心教授吴岩分享了他对于南科大发展想象力教育的种种创新举措,例如想象力的基础研究(脑科学研究)、科幻小说的欣赏与写作等。

现今,理工科大学的文科教育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也逐渐成为了全球性的话题。分论坛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要打破人文社科的“孤岛局面”,理工科与人文社科的交叉与融合有助于人们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正如广东工业大学教授陆定邦在论坛中所说:“高中分科之后,学生被分为了文科生与理科生,但是对其他学科的追求的脚步不应该停止。”

专家做报告

 

文字:童小晋

图片:陈倚天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