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阎步克南科大讲堂解读中国古代入仕制度
2018年12月14日 讲堂

2018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做客第202期南科大讲堂,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从世卿世禄到选贤任能-中国古代入仕制度概说”的专题讲座。本期讲堂由人文中心主任陈跃红主持。

阎步克是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者,北大最高教学成就奖获得者,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品味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等。

阎步克作报告

讲座中,阎步克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大特点,即皇帝通过官吏治理国家,汉朝的做官人数是同期罗马帝国的20倍。所以如何选拔官员,就成了王朝大政之一。周朝以来三千年间,因为政治体制的变迁而导致选官制也经常发生变化。

讲座现场

阎步克讲述了从周朝到清朝的主要入仕制度,包括:

周朝贵族政治的世卿世禄制度。在遥远的周朝,中国也曾经出现过贵族政治。贵族依靠血缘世袭,具体表现为世卿、世禄与世官。“世卿”:父死子继,由嫡长子继承父位。“世禄”:大贵族家族世代居位,其子弟都有爵禄。“世官”的“官”特指某种官职,这个官职由某家族世代把持。

汉代的察举制度。汉代察举分特科、岁科两大类科目。特科是随机、即时的科目,何时朝廷觉得需要某种人材,就制定一个科目之名,令大臣、地方官推荐。岁科是每年底定期举行的考试,其中郡举孝廉和州举秀才是最重要的两科。

特权性选官制——任子、九品官人法和门荫恩荫。汉代的任子制规定,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任满三年之后,家中可以有一个子弟去做郎官。九品中正制是在朝官中遴选德高望重者担任中正,负责定期品评士人,根据德才把士人分为九个品级,由此士人便获得了一个任官资格,其中正品构成了吏部的任官依据。门荫是唐朝官员主要来源;直到宋朝,恩荫入仕的规模依然超过科举。明清的“恩荫”就是去做官生、荫生,到太学去读书若干年,随后入仕。

科举制度。以公平竞争为特点的科举考试。唐宋时期,门阀没落,科举考试给寒门士子打开了进身之阶。科举考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入官学、获得生员资格的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以及学校之内的考试,如岁试、科试等。第二阶段的考试是传统意义的三级考试。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踊跃提问,阎步克一一给予详细解答。

文字:邹宁宁

摄影:张晓燕 张磊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