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南科·2019届毕业生专题报道】 硕士生周毅:挚爱科研,已申请专利19项
2019年05月22日 综合新闻

创新创知,自强不息,是他的座右铭。

心怀理想,风华正茂,是他的形象照。

当毕业季来临,南科大2017级物理系研究生周毅对自己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已胸有成竹。人称“专利学霸”的他,不仅在硕士期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还在科研工作和专利申请方面都积累了许多经验,找到了自己学术生涯的长远追求。目前,周毅共有14项发明专利已公开并进入实质性审查,还有5项PCT专利已提交申请。

周毅即将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与我们分享了自己本科和硕士期间的科研生活经历和一路走来的种种感悟。

 

打好基础,为科研铺平道路

学习就像攀登,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方能学有所成。最终的成功,往往是多个阶段性的成长与成果累加而成。“南科大鼓励学生全面参与科研,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让我非常受益。”周毅说。

  2017年,周毅通过研究生推免成为南科大—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培研究生,来到南科大物理系就读,加入何佳清教授课题组,主攻自己十分感兴趣的热电器件与同位素电池系统方向。研究生期间,除了专利申请方面的工作,他还作为项目负责人成功申报了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攀登计划”)一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热电器件方向SCI论文一篇,还曾担任能源类高水平期刊《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的审稿人。

  周毅说,对基础知识的充分掌握,往往是创新创知的动力之源。在做科研项目时,他并不急功冒进,而是先做好充足的文献调研,再返回科研项目中找到自己的研究目标,如此一来就省去了很多弯路。凭借这种方法,周毅在研究生期间为自己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毅操作MiniPEM热电元器件性能测试系统

 

申请专利,为科研积攒里程

导师的鼓励是周毅在科研道路上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并不断取得收获的源动力。目前,周毅共有14项发明专利已公开并进入实质性审查,还有5项PCT专利已提交申请。有些人称周毅是“发明家”,但周毅认为,这些专利都是基于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可能是一道简便高效的制备工序,也可能是一项高新研究的中间产品。“何佳清老师鼓励我,每一个进展都是值得记录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值得认可的。”周毅回忆道。拥有丰富科研经验的他,将一个大的科研项目分拆为一个个小块各个击破,而专利就是适时出现在科研道路上的一个个“彩蛋”。周毅说,何佳清老师非常支持自己的方向,十分鼓励自己将研究成果申请成专利,给予了自己很多指导。

说起专利申请,周毅认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按流程,一项专利的审批一般需要经过提出申请、申请公开、实质性审查等步骤,才能得到最后的授权。这个过程耗时短则需要两年,有的情况甚至需要长达十年。一般来说,申请人倾向于寻找专利代理机构来完成申请过程中复杂的手续,填写各类的合同、条款。然而,代理机构往往不清楚技术细节,对专利内容存在一定理解上的偏差,对项目的描述差强人意,带来后续问题,提升沟通成本。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节省申请时间,并提升自己对项目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周毅很多时候会选择自己撰写申请材料。当问到申请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被否决的情况时,周毅说:“一直运气不错,目前还未有过。”当然,申请过程能够如此顺利不仅是靠运气,也离不开申请人对文献与研究现状的清楚把握。周毅在平时的学习和研究中积累的大量科研经验和信息资源,都成为了他在申请专利过程中的强大推动力。

周毅展示自己搭建的压电热电复合换能样机

 

时时积累,为科研储蓄动力

“南科大有无比珍贵的学术资源,只要你愿意发现,到处都是灵感。“周毅如是说。

谈到自己如何获取科研中的灵感,周毅介绍了自己的“不二法门”:在南科大的两年时间里,他主动参加了大大小小七十余场讲座活动。周毅说,丰富的讲座是南科大无比珍贵的学术资源,而他也从不“挑食”,除了自己研究的领域之外,一些其他学科的、文化艺术和创新创业类的讲座也不放过。周毅的学术“偶像”,纳米能源科学家王中林院士,就曾两度来到南科大进行讲座。提到自己在活动结束后抓住机会单独向“偶像”请教,一同交流学术问题的经历,周毅难掩激动:“真的像梦想成真一样。”

周毅说,自己的灵感还来自于和学校其他学科的老师同学们的交流。“有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审视自己的研究,进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正是因为平时涉猎广泛,周毅在交叉学科的领域游刃有余,信手拈来的科研灵感都转化成了他申请专利的后备力量。倾听讲座报告、与他人交流学习已成为周毅在南科大生活的一部分,让他取得了很大的成长。

科研中的灵感往往转瞬即逝。周毅说,“功在平时”,只有平时多多积累,加以强大的执行力,才能抓住那电光石火的一瞬间,让它成为科研星空的永恒。

周毅在科研楼

 

心怀理想,从南科大走向未来

为了给自己热爱的研究事业继续添砖加瓦,在硕士毕业后,周毅将去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对于博士生涯的规划,周毅提到了四个字:交流合作。

“到国外,某些领域可能面对的就是和国内一二十年甚至更多的差距。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沉下心,向他人多学习,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有所收获”。周毅说。

“继续求学深造的过程中,科研任务重是肯定的,但这并不是闭门造车的理由。在国外高校全新的环境中,应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吸取各方所长,才能避免眼光的局限性。”周毅说:“希望自己不仅能做好博士的研究工作,还能够与当地社会多接触,扩展一些科研之外的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谈到未来计划,周毅给出了深思熟虑后的答案。他说:“我本科就读于兰州大学,读大二时就进入实验室,当时条件相对比较艰苦,但科研经历帮助我找到了兴趣,在今天看来,它确确实实是我学术道路上的‘第一桶金’。我国西部地区的科技发展整体相对落后,科研创新人才匮乏,虽然国外有更优良的科研条件,国内东部沿海地区也有更优越的生活环境,但我还是希望学有所成之后服务西部、回报社会。”

采访接近尾声,周毅感叹道:来到南科大,真的是一个非常幸运的机会,也是一个细致思考后的决定。南科大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去寻找、去发现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即将离开南科大的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怀念。周毅说,在南科大收获的知识和感悟,会让自己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加坚守自己的梦想,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做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件事。

文字:王萌、刘馨

图片:王凯强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