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下午,南科大“现代科技与家国情怀”特色思政课第十三讲在第一科研楼报告厅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滕锦光带来了主题为“从秦砖汉瓦到第三代结构——结构工程的过去和未来”的讲座。我校党委书记郭雨蓉出席活动。
滕锦光作讲座
滕锦光和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他从小在艰苦条件下努力求学,考上了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出国读博的机会。博士期间,滕锦光辗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地高校,博士毕业后选择了“离家近的地方”,在香港理工大学任教20多年,并致力于研究可以替代钢材的复合材料。
讲座中,滕锦光首先以悉尼歌剧院为案例介绍了建筑师与设计师的不同。他重点讲述了结构材料,指出结构材料是推动结构工程发展的重要动力。滕锦光谈到,从石材、木材等手工天然材料的第一代结构,到今天采用智能化合成材料组成的第三代结构,近万年的人类建筑史见证了材料变革对结构工程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滕锦光结合应县木塔、港珠澳大桥、鸟巢等各种建筑形式,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描绘了结构工程领域的广阔图景。
滕锦光指出,自十九世纪开始,以钢筋混凝土为代表的第二代工业化人工材料常见于桥梁、高层建筑、空间结构等基础设施。它用途广泛,却有一个致命的“天敌”——锈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研工作者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计算及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新型复合型材料,有效实现了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其中,滕锦光领先设计建造的复材-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构件,因其所具有的极好的延性及抗震性能,在海洋及近岸工程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滕锦光总结道,结构是人居环境的脊梁,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材料更新和计算机数据分析加持下的结构工程将助推我国从土木工程大国稳步走向土木强国。
颁发证书
讲座结束后,郭雨蓉向滕锦光颁发了“现代科技与家国情怀”特色思政课程首批授课教授的荣誉证书。
文字:赵璐
图片:王凯强 张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