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 南方科技大学构建“三大圈层”新型思政教育体系 培育为国家承重担当的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07月02日 媒体

来源:南方日报  2019年7月2日  记者:姚瑶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郭雨蓉以《创新赢得未来》为题,给学生上“思政第一课”。南科大供图

 

“今天,一个大写的中国让人读得光明、读得酣畅;今天,一个腾飞的中国更让人读得生动、读得自豪……”前不久,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97周年,南方科技大学(下称“南科大”)举行了第一届“青春·力量”经典、创意诗文朗诵大赛。大赛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正式成立7年来,南科大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科体系、学术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并创新探索‘三大圈层协同育人’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南科大党委书记郭雨蓉说,核心圈层即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的问题;支撑圈层突出实践育人途径,挖掘课程育人功能;协同圈层即“强国修身”校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核心圈层  改革创新打磨思政“金课”

“对于充满事业心和创新精神的科研工作者而言,回国工作、为国效力是最好的选择。”今年初,南科大《现代科技与家国情怀》特色思政课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科大校长陈十一成为首场主讲人,与学生分享人生故事、学术历程及家国情怀。此后,南科大党委副书记、讲席教授李凤亮,中国科学院院士、南科大副校长汤涛等15位教授先后为学生授课,课程一公布就成为“爆款”,一期350个名额被“秒抢”一空。

在这门特色思政课中,南科大结合深圳创新型城市和南科大高校改革实验学校的特点,课程邀请院士、专家学者,就现代科技、文化自信等专题分别给学生做学术报告,鼓励学生立志报效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南科大将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作为核心圈层的关键任务。

南科大把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部分,不仅积极搭建思政课教学云平台,加强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运用,更是创新打造了一系列的思政“金课”。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祖嘉合教授引导学生组成新闻直播间、现场论辩、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上,张涛教授开通教学微信公众号,抛出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思考。

2018年,南科大共有36位校主要领导、院士、系主任,为学生讲授了“思政第一课”,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此外,南科大还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授课,形成合力育人的氛围,打造“大思政”的新格局。

支撑圈层  课程思政试点实现专业全覆盖

今年3月,在南科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南科大提出将价值引领摆在育人工作的首位,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够适应新形势、面对新挑战的“新人”。

6月底,南科大各级团组织共组成7支学生队伍,深入上海、瑞金、韶山、井冈山等地,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

每到寒暑假,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就以社会公益活动、扶贫助困、“三下乡”等活动为主,把实践教学与“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活动、寒假母校行等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如此,所有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个红色主题教育的实践活动,做到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全覆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南科大思政体系的支撑圈层突出实践育人途径,挖掘课程育人功能。

书院制是南科大人才培养的特色,思政实践类课程由书院承担教学和活动,以书院辅导员队伍为主要力量,把思政理论课教师、校外实践基地授课教师等纳入思政实践课师资队伍。建立协调机制,科学设计教学模块,坚持以学生思想成长、品行养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有特色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思政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成立青马社,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坚定学生树立“四个自信”。

而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南科大积极开设《科技伦理》《科技前沿》《国学经典导读》等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现在,每个专业每年要遴选1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实现课程思政试点专业全覆盖。

协同圈层   以“强国修身”培育时代新人

南科大的创立,就是为了回答钱学森之问,每一位南科大师生都被钱老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不少学生还记得,去年底一场钱学森生平事迹展览在校园中引起强烈关注。

思政课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南科大协同圈层,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文化和环境育人,成为思政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之外重要的铸魂育人组成部分。

今年初,南科大制定了“强国修身”第二季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强国修身”是南科大培养学生“爱国上进、责任坚毅、崇礼尚美”精神特质的重要抓手,包括三大系列20多个活动,成为学校“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爱国上进”,南科大建设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阅读空间,构筑“学习书坊”;开展建国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责任坚毅”系列励志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今年以来开展“青春·奉献”公益宣传月,组织“校内献血活动”“3·12植树节活动”等公益活动。

 “崇礼尚美”系列修身活动中,南科大举办“礼”遇南科中国传统文化节;组织户外体育文化节,充分发挥体育在立德树人、提升素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功能和价值。

 “希望学成归国,回南科大当一名老师。”南科大毕业生通晓正在加州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到祖国贡献力量是她的理想。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南科大90%以上的教授从海外归来报国,他们是南科大学子身边最亲近生动的榜样。2018年,一本汇聚南科大教师思想的访谈录《立德树人 创新筑梦——南科大教师故事》汇编成册,集中展示南科大教师品质,引导学生像老师们一样,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对话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郭雨蓉:

“三大圈层”

让思想引领更有力度

南科大思政工作有哪些探索经验?“三大圈层”育人体系如何助力人才培养?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南科大党委书记郭雨蓉。

南方日报: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探索了哪些有南科大特色的举措,取得了哪些欣喜的成绩?

郭雨蓉:南科大自建校之日起,就肩负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

南科大今年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育“家国情怀”文化。学校以创新立校,以改革兴校,形成了“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明确了“创知、创新、创业”的办学特色,确立了“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初步发展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核的全校师生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经过7年的发展,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书院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了良好基础,形成了“三大圈层”新型思政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南方日报:学校的思政工作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故事?

郭雨蓉:每年新生开学,我和陈十一校长、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都要给学生开设“思政第一课”。还记得去年开学典礼仪式后,我给1800多名新生讲了《创新赢得未来》“思政第一课”,围绕“创新的城市”“创新的大学”“创新的我们”三个篇章,介绍深圳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南科大创建过程的艰辛和鲜为人知的故事,鼓励他们争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他们的灼灼目光令我印象深刻。

在思政课上,教师创新课堂形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赢得学生喜爱;在书院里,科学家担任导师,以身示范做榜样,南科大这所年轻的大学“三全育人”的格局逐渐形成,思想引领更有力度、教育教学更有温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

南方日报:南科大创新性地打造“三大圈层”育人模式,未来还有哪些发力重点?

郭雨蓉:南科大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三大圈层”育人模式,推动“引名师、建金课、实践育人、课程思政、文化浸润”等工作,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南科大将以思想文化引领行动、大学精神塑造行动、新型育人体系打造行动、师德师风建设行动、制度文化构建行动、学术文化营造行动、艺术体育繁荣行动、空间环境提升行动、大学礼仪养成行动、大学影响力拓展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思想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与协调机制,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范例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