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南科大讲堂畅谈治学之道
2019年10月23日 综合新闻 浏览量 :

2019年10月2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教授做客第二百三十八期南科大讲堂,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科研诚信和治学之道——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精彩报告,此次讲座也是“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暨(粤港澳)“科技创新、科普融合”活动之一。讲座由物理系张文清教授的主持。

欧阳钟灿作讲座

欧阳钟灿是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院长、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副主任、Chinese Physics B与《物理学报》主编,也是清华第一个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物理、化学、生物交叉领域研究,在凝聚态物理中生物膜液晶模型理论、液晶物理、DNA生物大分子弹性性质、蛋白质折叠及应用基础理论等研究中有重大贡献。

欧阳钟灿首先从2015-2017国际学术期刊两次大撤稿为切入点,为大家讲解中国科协“五个不准”、中国科学院“论文署名十个提醒”、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诬告陷害纪法责任提示”等文件的内容与含义。他还列出了几个事例来告诫广大科研人员要讲究诚信。

讲座现场

他表示,真正优秀甚至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学术成果,往往发表在一些知名度不高的期刊,不一定是大家熟知的《自然》《科学》《细胞》这样的主流刊物。比如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小林城、溢川敏英发现的有关对称性破缺起源的研究,发表在日本京都大学汤川理论物理研究所主板的Progress in Theoretical Physics杂志上。他援引2018年诺奖得主本庶佑的话:“被CNS拒绝的时候,你的研究或许才是真正的一流工作。”很多时候一流的研究是能打开新局面,别人从来没有做过或推翻现有定论的研究。

欧阳钟灿指出,中国的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论文就是发表在国内的中文杂志上(屠呦呦及其课题组在《科学通报》发表的题为“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脂——青蒿素”的研究论文);中国的两弹元勋许多论文也是发表在中国的期刊上。他呼吁,科研人员应该回归祖国大地,打破CNS迷信,将科研成果尽可能地发表在中文期刊上,“明确国立科研机构的定位,把科学前沿同国家需求有机结合,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重拾中国学术界的文化自信。”

欧阳钟灿为南科大写下祝福与期许

最后,现场师生踊跃提问,欧阳钟灿教授一一耐心解答。

 

供稿:物理系

文字:学生新闻社 覃天泽

  摄影:学生新闻社 张泽华

编辑:程雯璟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