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榜样力量】袁长庚:希望自己有限的个体生命能为多数人的福祉努力耕耘
2019年12月04日 党建 浏览量 :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找差距,就是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为推动主题教育活动走深走实,学校官网开设《主题教育•榜样力量》专题,报道我校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激励全校师生从榜样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希望自己有限的个体生命能投入为多数人的福祉而努力耕耘的历史进程中。

——袁长庚

 

袁长庚

袁长庚是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助理教授。2016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文化人类学方向哲学博士学位。参与过发改委及联合国人口基金等组织所委托的研究项目,在华北某城针对保健品传销问题进行过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他的研究兴趣领域包括:医学人类学、身体理论、伦理与日常生活、数字人类学、主体性(subjectivity)及后社会主义(Postsocialism)国家的政治文化变迁等,与此同时,他还是一名有着13年党龄的党员。

 

理想与工作想融合,在岗位上发力发热

 

“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人文教育”,南科大高度重视文科教育,推动跨界融合,打通“文理医工”,积极探索新文科,寻找自身特色文科发展路径。在南科大教学,首先让袁长庚感受到的是责任重大。他说:“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新的发展时期需要新的教育模式,为高等教育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学校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下简称“人文学院”)的成立,让袁长庚看到了学校教育创新的决心和魄力,也让他受到了极大鼓舞。他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担任着为南科大这样新兴的大学培育人更多人文精神的重任。而这个重任能赋予快速发展当中的学校更多的内涵,也赋予在科学道路上探索的南科大学生更多人文情怀,是学校培养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他为作为人文学院的一名党员教师而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袁长庚课堂

在具体工作上,南科大创新课程的机制也为袁长庚实现理想提供了一个出路,让他把党员使命、个人理想和工作有机地结合了在一起。他说:“很感谢南科大给予年轻教师自己设计课程的机会,给予了我们梳理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课程框架的机会。”

 

上好每一节课,启迪学子感悟大时代

 

大学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也是青年学生容易陷入青春时期诸多困惑的时期,袁长庚表示,他希望他的课程对学生了解人和世界,以及解开心底困惑有一定的帮助,课里课外,他也以一名师长的身份,常常为学生答疑解惑。

在南科大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开设过多门课程:《文化研究概论》是袁长庚开设的文化学习和研究的基础课程,《理解死亡》《电影与当代中国社会》《身体与情感》是他结合自己成长时的困惑、在博士期间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与当今时代下人的精神诉求开设的三门特色课程。课程不仅涵盖文化基础内容,也更接地气,让人更加关注自身,这是他的课程受到学生们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的课程回应现在或未来的困惑,讲究形式、方法、审美的设计。他说:“教育不变的是应当面对学生的真实生活,让课程回应学生的疑惑与困境。”

袁长庚开设的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很多样,例如,让学生根据一定的题目,自由想象和发挥,通过设计和演绎话剧等形式来感受和演绎课程所学和所悟。多元且不呆板的考核方式激发了学生自我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的热情。 
 

袁长庚课程考核—话剧表演

他说:“每一门课是一张地图,上面有许多节点,每一个节点背后都是人生的线索。”在南科大的教学中,他所开设的课程不像是一门单纯教育的课程,更像是一幅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作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思考,他期待课程结束后,上过他的课程的学生在之后的科学之路上能多一些人文的思考。

他说:“‘人文’不是万能解药,但帮助同学们认知自我、困境与社会、历史的关联。”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时代新人,他认为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样不能割舍的是历史和社会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他珍惜在讲台上的每一分钟,帮助学生重塑历史感、端正价值观。在他的课上,他不说教,也不机械灌输知识。他常常结合课程启迪学生对自身、对社会进行思考。他鼓励学生有批判思维,更激励学生反思,甚至跳出自身去感悟更宏大的场景和时代。

 

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一起探索更多可能

 

袁长庚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样在于他坚持和善于走群众路线,常常和学生打在一片。私下里,同学们常常称袁长庚老师为“老袁”,也常常在社交媒体上与他互动。

袁长庚自带亲近气场,与同学们开展忽略知识结构与年龄差异的平等对话,他要求自己去理解学生的困惑,从他们真实的困境出发,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与现实困难。袁长庚常常和学生互动。电影沙龙、图书荐购、“一年十度”的导师餐,甚至在演唱会上都有可能与他偶遇。
 

袁长庚与学生合影

在和学生交往,和学生做朋友的历程中,也让他感受到教书育人,在乎教育,也在乎陪伴。在和学生的互动中,他同样认为自己也是在随时紧跟着时代,在陪伴学生中同他们一起成长。

新兴大学的学子成才,离不开每一位敢于创新,陪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说:“在20岁的青春,老师为学生推开一扇门,便多了一种可能性。”他认为给予学生广阔的视野,或使他们找到新的方向,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片成长的新天地。他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对当下社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鼓励学生将青春的“小我”融入时代、社会发展的“大我”,勇担时代大任,开拓更高的人生格局。

 

文字:苗雪宁、刘欣宇、赵滢

图片:南科新知、部分由本人提供

编辑:劳湘雯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