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赤和美国麻省大学罗维尔分校教授宋普做客第254期南科大讲堂,分别带来题为“我国空间科学卫星计划的进展和展望”和“空间探索中的无线电技术”的精彩报告。讲座由我校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教授叶生毅主持。
王赤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兼任空间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二期)首席科学家、科工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宇航与深空领域专业组副组长、嫦娥4号工程副总设计师。王赤长期从事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的研究,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王赤作报告
王赤在报告中阐述了空间科学的内涵。他强调,空间科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一门涉及物理、天文、化学及生命等多项领域的前沿交叉学科,并讲述了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等空间科学中的前沿科学问题。
王赤介绍了我国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一期)中“悟空”“墨子”“慧眼”和“实践十号”等科学卫星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他表示, “墨子号”取得的科学成果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王赤还介绍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二期部署的工程任务,包括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爱因斯坦探针(EP)和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他举例说明了SMILE卫星在研究磁层顶位置时,相对于现阶段技术和手段的先进性。王赤指出,合作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空间探索的发展对与之相关的各项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大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迅猛发展。
现场师生提问
王赤鼓励现场师生科技报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国家的富强努力奋斗。
宋普作报告
宋普是美国麻省大学罗维尔分校(UMass Lowell)物理系及环境地球与大气科学系双聘教授、空间科学实验室主任。宋教授在空间物理领域有着广泛的科研经历,涵盖从太阳、太阳风到地球磁层电离层和日球层等诸多领域。
在报告中,宋普介绍了无线电波的特性、无线电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过去几十年麻省大学(UML)的仪器研发工作,包括为世界各研究所制造的电离层回波探测器(用于监控电离层的情况),发射的NASA IMAGE卫星搭载的无线电等离子体成像仪(RPI)和美国DSX卫星搭载的高功率发射机等。
宋普总结了无线电技术在空间探测中的广泛应用。他指出,我们可以用无线电波来探测空间等离子体密度、磁场强度、波源等,如用干涉测量法监测地面无线电来源。
在两场报告最后,现场师生踊跃提问,王赤和宋普一一耐心作答。
供稿: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通讯员:学生新闻社 张镇涛
摄影:叶可欣 戴辉映
编辑:苗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