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2020届毕业典礼 | 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张子一:带着“南科印迹”笃定前行
2020年07月05日 书院新闻

WechatIMG13.jpeg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硕士毕业生张子一。非常荣幸作为研究生毕业代表进行发言。

在今年的特殊疫情下,我们仍能在分别的前夕相聚在一起,要感谢奋战在一线的抗疫工作者,感谢给予我们关怀的师长和亲友们。特别要感谢学校的安排,在周全的部署下,给予我们如此隆重而特别的星空毕业典礼。

此时此刻,站在这个讲台上,往事历历如在眼前。我回想起一同踩着闭馆铃声走出琳恩图书馆的同学,由于忙着实验而错过巴士深夜结伴走过登山栈道的伙伴们,还有在创园路边提着“实验鼠盒”行色匆匆的生医同行……奋斗着的南科人和美丽的校园,组成了我青春年华最温暖的回忆。两年的硕士生涯转瞬即逝,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品读校园的美景,今天过后,我们就要带着梦想奔向新的远方。

临行之时收拾行装,独特的“南科印迹”将陪伴我们笃定前行。

第一个“南科印迹”,是永葆无负时代、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与崇高使命。

大三那年,我曾前往阿坝高原参加公益医疗援助活动,洁白的哈达、藏族患者期待的眼神和高原医疗资源的匮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我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为人类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带着这样的理想我来到南科大,成为硕士研究生联培项目的一员。今年以来,面对百年一遇的疫情挑战,我见证了周围老师和同学们齐心协力、共赴使命、科技抗疫的行动。在深圳市科创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应急防治”专项中,南科大共申报了17个项目,而我所在的生物医学工程系就申报了7项。在人类健康的问题上,生医工人始终试图通过交叉学科的融合特色给出答案。特殊时期,处于南科大“科技抗疫”的队伍之中,我感受到空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人类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信念。

改革创新是南科大的立校之本。无惧困难,勇于攻坚,母校把第二个“南科印迹”装进了我的行囊。

从传统理工科跨进前沿交叉学科,我希望能解决医疗领域的需求。带着这样的想法,我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即使如此,做实验时仍常常因不理想的实验结果而感到崩溃。带着失败的结果和一身的疲累回到寝室,已经是半夜了。此时此刻,心情有点复杂。放弃?是不可能的。我想,当我站在前沿交叉学科的平台上时,我应抓住机会提升本领,努力打破专业的壁垒,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我坚持着课题研究,在反复试错中逐渐得到要领。最终,我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出具有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纳米材料,这些材料在生物成像时不再出现光毒性发射过程。这一特点,契合新型医学诊疗的大趋势,有助于提升诊断的人性化水平。

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第三个“南科印迹”赋予全体南科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在两年的科研中,我的导师吴长锋从未对我设限,并给予我很大的自由度,从前期调研的结果到实验设计的想法,他都愿意聆听、讨论,并及时指导。他的办公室永远为我们敞开。很幸运,我在南科大遇到了这么包容温暖的课题组。我知道,我所在的课题组、我的导师,都只是南科大的一个缩影。这样的导师、这样的课题组,在南科大还有很多很多。正是他们夯实了南科大的科研大厦,筑起了南科大的科研高度,构建了南科大的学术声誉。

此时此刻,请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南科大所有的老师们!同时,也请将掌声献给我们自己,永不言弃的南科学子们!

感谢始终呵护并引领我们持续成长的母校。作为一名南科人,我庆幸自己在青春年华受益于她的清新、大气、开放、包容和坚定不移的使命感。

十年风华共筑南科梦,一路向南再谱新华章。下一程,我将带着装满了“南科印迹”的行囊,进入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医学材料方向的研究,并致力于科研产品化,决心将为人类健康而奋斗的青春热血播洒在中华大地上。

感谢母校给予我们勇于担当的意识,面对风雨的勇气和撑起梦想的能力。南科大建校十周年之际,我仅代表全体毕业生祝母校永远朝气蓬勃,在创新之路上启航未来。最后,请允许我向远在家中收看直播的父母表示感谢,谢谢你们的支持和陪伴。

经历一次毕业就会懂得,“前程似锦”的祝福其实是一句美好的道别。感谢大家共同经历的时光和青春。祝全体2020届毕业生前程似锦,不负韶华!

谢谢!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