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2021年毕业典礼 | 校友代表张至:敢想敢做,梦在前方
2021年06月26日 综合新闻

微信图片_20210626105202.jpg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张至。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光荣的任务,特别是在建党百年之际,这样一份信任显得弥足珍贵。毕业是一件幸福但需要付出艰苦的事,特别是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更加不容易,所以在此我要特别地祝贺大家!

2010年底,15岁的我走进了还在筹建的南科大,那是一所充满未知的新大学,而今天我坚定地认为,我有幸加入了一所最有未来的好大学。

当年的启动校区,只有4栋楼——教学楼、行政楼、宿舍、食堂,条件十分简陋,只有四十几名同学、几十位老师。虽然人少,但每个人都充满激情。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当年教学楼挂着一个横幅,写着“你和我们一起度过的四年时光,将成为你终生的骄傲”。

从入校至今十年时光,在空间上,我几乎从未离开学校。2015年初毕业,那时我19岁。虽然人还在学校,但从身份上来说,我不再是一名学生。我与我的导师孙大陟副教授一起创业,他成为了我的合伙人。我们一起将实验室成果做成产品,一起创办的公司就叫南科新材。现在想来,南科大的时光就是我终生的骄傲。

上学时,分数是评价我们的一个重要标准。而走出学校,有一天会发现,不再有分数来衡量我们的生活,工作事业也不再像年级那样顺其自然地向上递进,我们该怎样确认自己是否还在前进,还在创造精彩呢?

我想,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敢”。

首先是敢想。无梦之人,不会有创造和成功。我的团队经常抱怨,和我一起干事好累。很多人做事情习惯一步一步,像爬楼梯。而我做事情更喜欢用全身力气跳起来,尽力钩住用指尖探到的更高点,再拖动整个身体爬上去,到达一个新的平台和高度。2016年刚开始创业,我参加了在深圳的第二届双创周。当时,我们的展台在主会场外的一个角落,空荡荡的,显得格格不入。2018年双创周,我们进入了全国主会场,但依然在一个冷清的角落。我挤进人群,围观了几位代表激昂地向总理介绍自己的成果。我跟同事说,“16年我们在外场,18年我们进了主会场,20年说不定也能给总理介绍我们”。自那以后,工作上大小事情,我们都按最高标准执行,技术要做就做顶尖,产品品质要做到120分。在去年20年双创周,我们作为唯一一个大学生创业者及科技创业者代表,向李克强总理汇报了我们的成果。

其实,很多人生的天花板,往往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你无法冲破它时,不是真的无能为力,而是不敢去想;前方并非没有路,而是不愿面对漆黑的未知。稻盛和夫先生说:所谓不可能,只是现在的自己不可能,对将来的自己而言也许就是可能的。应该用将来进行时来思考,给自己设立一个“大得有点过头”的梦想,竭尽全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完成这个目标,锲而不舍干到底。

其次是敢做。成功者,必是勇敢者。而所谓勇敢者,必然是一个既敢想又敢做的人。我们要有“想干成事”的强烈愿望,更要反复推敲愿望实现的具体方法。就像下棋,可能的棋步有千万种,通过一次次预演,在棋谱中消除错误,找到可能的破局方向,果断出手,落子无悔。

去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我们留意到医护人员的护目镜经常起雾,严重影响救治工作,就想到我们的材料技术可能解决这个难题。说干就干,很短时间内,样品就在医院试用成功。

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南科大领导高度关注,希望我们可以量产。当时,面临着配方升级、原材料短缺、人手不足、缺少量产设备等问题,时间紧难度大。在各方支持下,我们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经过几天几夜的苦战,按时完成了产品升级、品质认证、量产包装等一系列工作。

最终,我们的护目镜防雾湿巾支援武汉和深圳抗疫一线,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和肯定,成为南科大科技抗疫的重要成果。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南科大十周年校庆大会上专门讲到,南科大研发护目镜防雾湿巾,在全国率先利用冷冻电镜观察到灭活新冠病毒形貌,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果那个时候我因为畏惧困难而且选择逃避,或者因为无法把握未知选择放弃、躺平,机遇可能就一闪而过了。我们将没有机会,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微薄之力;也不会一鼓作气将产品完善推广,获得市场和资本的青睐;更不会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些“称不上成功,但我自己称之为精彩”的故事和经历。

敢想、敢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你的人生色彩一定绚烂夺目。因为,这里是南科大,我们是南科人。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