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一流·共谋发展】南科大数学系系主任王晓明:以一流师资、学生、文化打造一流数学学科特区
2022年03月29日

[编者按]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自2月14日公布以来,南方科技大学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相关文件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心怀“国之大者”,紧抓“双一流”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校新“三步走”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五大行动计划”,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本学期起,学校将围绕”双一流“建设等中心工作推出院长、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系列访谈,倾听他们对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和学校发展的思考与规划。


“数学系志在为国家培养出创新意识高、能力强、有理想的高水平数学人才。”

严谨是数学的灵魂,他是数学与真实运用结合的推动者;润物无声,他是孜孜不倦的耕耘者;爱生如子,他是同学们心中尽职尽责的好导师。

数学系作为南科大一流学科建设中人才培养的载体,对未来数学一流学科建设有怎样的想法与规划。让我们走进数学系系主任王晓明,听听他怎么说。

王晓明.jpeg


【对话王晓明】


抢抓历史机遇,建设一流学科“生态链”


记者:在您心中,一流学科是怎么样的?


王晓明:打造一流的学科,我认为应该具备3个方面: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文化。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一流学科的保障。兴国必先兴教,兴教必先强师。打造一流的师资对于一直是数学学科群建设的重中之重。数学系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已初步建成一支国际化的一流师资队伍,现有教研序列教师31人,包括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师总体水平较高,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数学的全部领域,近几年皆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在前阵子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1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我系共有4位教授进入榜单,其中4人都入选了全球“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培养一流的学生是一流学科的目的。学科的建设成果最终要落在人才培养上,一流人才培养也是一流大学的中心和根本。数学系自成立起,包括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中,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坚持教学质量长抓不懈,采取了多项措施改善教学水平,重视学生思政工作,提高本科生、研究生等年轻数学人才和跨学科后备力量的培养质量。

一流的学科文化是一流学科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说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学科文化作为内生动力,激发广大师生的活力、潜力,助推大学人才培养和科研攀峰。前阵子,我们举办了首届南科大数学文化节,深受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好评。基于此,未来我系将聚焦传播数学文化,普及数学知识,展示数学之美,打造学科与公益相融合的校园公益文化,着力营造特色鲜明的学科文化氛围,进而服务和反哺社会。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凝聚精神内核,亦有利于推动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IMG_1162.JPG

中科大华罗庚班来访南科大数学系开展交流


记者:目前,数学学科“双一流”建设的规划是什么呢?


王晓明:南科大数学学科将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发展契机,以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和深圳市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两大中心为牵引,以统计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支撑学科,辐射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N个相关学科,力争在5-10年内,打造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基础数学有重大突破、数学应用服务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南方国家数学重镇,成为集高水平数学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数学成果产业化的南方数学高地,国际一流水平的数学研究与交流平台。

我们把学科建设分为了两个阶段,并设定了相应的目标。第一阶段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26年,南科大数学学科综合实力进入国内第一方阵、亚太地区一流行列,深圳应用数学中心建设通过科技部验收。那么到了第二阶段,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31年整体建设期结束时,教育部学科评估达到A类,数学学科综合实力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并以数学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辐射带动一批学科,加快南科大一流大学建设。


发挥人才培养载体作用,打造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IMG_1159.JPG

王晓明发言


记者:基于此,数学系的发展规划是什么呢?


王晓明:数学系将采取“1+2+3+N”模式,也就是以数学系为人才培养的载体,两个中心为“抓手”,三个学科为支撑,辐射N个学科的体系。以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作为应用与交叉的对接平台,协同支撑学科、辐射学科,面向科学与技术的痛点、难点、关键点,建设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应用数学与数学的应用研究基地、复合人才培养基地、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以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作为基础研究与交流的对接平台,作为数学学科建设中数学基础研究重大前沿问题的研究基地以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数学交流基地。数学系将继续瞄准“打造世界一流学科”的战略定位,坚持“质量优先,特色发展;构建平台,重点突破;创新机制,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总体思路,坚定“建设一流学科,打造一流团队,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四大目标,全力做好“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


记者:“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人才的支撑。您刚刚提到,数学系如今已初步建立起一支一流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但师资队伍的建设仍是“重中之重”。您能详细跟我们谈谈数学系未来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有什么计划吗?


王晓明: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引高端、汇人才、稳队伍、强学术、突特色”为主线,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一流师资队伍。

数学系的师资规模和队伍结构,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可以抓住“双一流”建设的机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强优势、补短板,优化现有的队伍结构和学科布局。在现有国际化师资团队特色基础上,我们将联合深圳应用数学中心和杰曼诺夫国际数学中心,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力求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引进一批学科发展亟需的、有重要学术影响或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将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关怀,以确保教师队伍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教师激励和考核机制,为教师们营造一个风清气正、良性竞争、利于创新的成长环境。

整个数学学科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中,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人才优势、政府政策优势,与国内其他优秀研究团队和企业合作开展综合性研究和交叉研究,实现优势互补。我很期待,经过几年的努力后,南科大数学学科将形成大师云集、成果涌流、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秉持育人初心,培养“学术+真实应用型”人才

IMG_1157.JPG

王晓明与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学子合影


记者: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您刚刚也提到了“一流的学生是一流学科的目的”。在人才培养上,数学系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特色有哪些?


王晓明:学科要生根开花,最终要落实在人才培养上,这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数学系一直秉持着立德树人的初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此,我们做了相应的规划。数学系目前实现了从中、英文基础课教学到高年级课程全英文授课的逐步过渡,接下来,将不断完善课程结构,既注重知识学习的广度,又注重专业研究的深度;既注重理论的掌握,又注重应用的能力,确保学生毕业后“后劲充足”。在思政教育方面,我们将探索新举措,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和优良的学术道德,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我们计划要打破校内外、书院、院系、部门之间壁垒,开辟一条贯通培养的“大道”。系里的老师一直推荐和鼓励拔尖学生参加国内外知名数学高校的顶级交流项目,例如“菲尔兹精英班”的同学们,可到境外一流大学进行交流,优秀的四年级学生可提前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学习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拓宽学生的科研视野与国际化视野。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我们正在探索“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也就是实施探索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在本科第二年选拔适合一体化培养的学生,采取“5+3”的培养目标(5年本硕课程,3年博士培养),进一步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突破学科壁垒,加强跨学科应用人才培养;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将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健全管理机制,依托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重要科研平台实施数学应用方向研究生“学术—业界”双导师制,即配备一位学术导师以及一位业界导师,搭建应用数学真正落地应用的桥梁。我们对标国际同类数学学科人才培养的标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不断改进我们的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的标准和方案。


创新引领发展,打造南科大一流数学学科特区


记者:在一流学科建设期间,数学学科在高校建设管理体制方面,有哪些创新和探索?


王晓明: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数学学科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争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各方面迈上新台阶,实现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的目标。

体制与制度创新改革是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由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杰曼诺夫数学中心牵头,以数学一流学科为核心,整合统计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资源,打破学科壁垒,打造多学科相互支撑、深度交叉融合的一流学科群,设立南方科技大学一流数学学科建设特区,实施“数学学科特区”制度。在人才引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实行制度创新,实施特殊支持政策。学科特区推行PI制和灵活的学科团队相互组合,促进学科交叉,开展协同创新,带动相关学科水平整体提升,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王晓明金句.jpeg


人物档案:

王晓明,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讲席教授。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在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接受博后训练。现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数学系系主任、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执行主任,国家特聘专家,曾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终身正教授及数学系主任,具有30多年在美国和中国知名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的经验,在应用与计算数学,特别是在与流体力学、地球物理流体力学、地下水研究和材料力学当中的数学问题的研究方面有深入的结果。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一本,在重要国际期刊如CPAM等杂志发表论文90余篇。


部分资料来源:数学系

图片:王晓明、苏家慧

设计:丘妍

推荐阅读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