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故事汇】张翀赫:以科学求真去探寻未知的世界
2022年06月22日

毕业前,来自树礼书院、理学院2018级化学系本科生张翀赫得到导师这样的评价:除了天赋和勤奋,我从他身上感受到“纯粹”二字,即对探索未知兴趣这颗“初心”的纯粹。

四年间,除了优异的成绩之外,他泡在了实验室里,他的实验成果也帮助他作为第一作者,在化学顶刊《美国化学会志》(JACS)发表论文。“我觉得真正驱使我做科研的,是我乐于以人类的视角去探寻这个世界的未知规律。” 

 生活照.png

“大学里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热爱”

张翀赫高中就读于安徽省级重点中学合肥八中,高中时期他就对化学学科充满浓厚的兴趣,时常活跃于校内外各类化学竞赛,并在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上获得过省级一等奖的好成绩。在他看来,是好奇心和创造力的驱使将自己引入化学和科学的大门,在实验室里跟随老师做化学实验是他最难忘的时光。

作为教育行业工作者,张翀赫的父母十分关注国内高校的发展动态,南科大创新的办学模式,双导师制培养方式以及雄厚的师资条件让他们对这所学校颇具信心。在了解到南科大化学系的优异实力和科研资源后,张翀赫也毅然填报了这所南方大学。

书院制给了学子们更丰富的校园体验。入学不久,张翀赫就加入了树礼书院学生会活动部,之后担任了活动部部长,在活动部期间参与组织了书院迎新会、女生节等活动,也感受到了树礼书院浓厚的人文气息。而校运会上的志愿者、轻音社的木吉他手、迎新时的热心学长……在学业之外,张翀赫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涵养作为一名南科学子的各种素养。

担任部长期间,虽然由于疫情,一些策划好的活动没有最终执行,但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去策划、筹备任务的过程,让他十分享受。“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很享受的。当过了一年或多年之后再回望,会觉得这是一段很美妙的经历。

参加国际会议.png

参加第三届硼化学国际会议

 “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的校训,让张翀赫在科研道路上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我觉得真正驱使我做科研的,是我乐于以人类的视角去探寻这个世界的未知规律。做科研不能太急功近利,这样会常常忽视一些难以发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可能意味着你会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如果太急功近利,对一些数据的审核没那么严谨,可能会导致重复实验的不顺利。”

科研是人类探索未知的手段,求知,更要求真。热爱与坚持是他从事学术的本心。“首先科研要出于自己的兴趣,如果不喜欢科研的话这可能会是比较痛苦的经历。如果你可以适应科研的节奏,能够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向,在热爱驱使下效率会比较高,也能够长久坚持下去。”

“把实验做到了极致”

 回首大学四年,张翀赫深刻感受到了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带来的优越科研学术条件。导师的用心教导、课题组愉快活跃的氛围、学校优异的科研环境、先进的仪器设备,在他看来,都是自己科研和学习的有力助推器。

南科大的化学课堂让张翀赫着迷。大一大二通识课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两门课就是化学系何川老师的有机化学和陆为老师的无机化学导论。“何川老师上课很生动,虽然我们刚进大学,但他跟我们讲了很多非常前沿的东西,陆老师上课也很有方法和逻辑性。他们的课让我更坚定了选化学专业的信心和决心。”大学四年里,张翀赫以3.9+的高绩点稳居全校前列。

但在同学们看来,张翀赫令人佩服的不仅是高绩点,在实验室时才是他的高光时刻。张翀赫的本科同学魏宇祥评价:“他对于每个化合物的理解深刻,对于每个实验步骤的感知敏锐,再加上超乎常人的毅力和精力,我认为他把实验做到极致了。”

实验图片.png

进行实验操作

在正式进组之前,张翀赫先后在化学系何川、李闯创、叶青老师课题组学习,既了解了前沿的科学理论知识,也对更高水平的实验操作有了进一步的熟悉。大二升大三的暑假期间,他正式加入了叶青老师课题组,“叶老师课题组合成的化合物基本是对水氧敏感的,在实验过程中都会用到真空线和手套箱,我觉得这种实验操作非常有挑战性也很酷,所以最终留在了叶老师课题组。”


”如果你已经找到了你热爱的方向,那就去努力吧”

怀着对实验和科研的热爱,张翀赫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很快就熟悉了实验操作,对组会上的交流和汇报也能输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在听师姐的一次汇报时,张翀赫突然有了实验灵感,在导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他便立即动手尝试,虽然没有成功合成他想要的化合物,但却意外发现了另一种化合物。

“当我看到翀赫的那枚单晶结构的一刹那,我激动不已,我想这是作为一名导师来讲最幸福的事情了。”导师叶青说。在确认了这一化合物的研究价值后,叶青鼓励他继续开展研究,并放手让张翀赫自己负责这一课题。

与叶青课题组师生.png

张翀赫(三排左四)与叶青课题组师生

切实感受到这是一个“属于他”的课题后,接下来的半年里,张翀赫除去吃饭和上课时间就往实验室里跑,实验上一有进展就立刻跟导师交流汇报。“叶老师很严谨,他对我们每次的实验数据、得出的每个结论要求很高,有时候也让我惊奇原来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想。”导师叶青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启发性的教学风格,更激发了张翀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的研究充满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张翀赫和课题组成员发展出了一类通过邻碳硼烷构建的路易斯超强酸——9,10-硼杂蒽的三维类似物及其与硅烷的加合物,并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表征。该类路易斯超强酸简单易得,有望在小分子活化、路易斯酸催化、构建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等方面得到应用。这项研究成果最终发表在了化学顶刊《美国化学会志》(JACS)并被选为封面(Supplementary Cover),张翀赫为论文第一作者。

 图片1.png

张翀赫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ACS)并被选为封面

遇到各种困难时,他也找到了自己的解决方式。此前,由于英语功底欠佳,张翀赫在用英语撰写论文时屡屡碰壁,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指导下他主动学习和摸索,并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要输入就要有输出,所以多看论文,总结句型、说法、专业用词是一个很好用的办法,这样慢慢就能形成自己的语料库。”在张翀赫看来,把功夫下在平时,少想多做,实力和成绩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在第一阶段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张翀赫正在尝试用邻碳硼烷取代另一类硼杂多环芳烃化合物(Boron-dop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9-硼杂芴并研究其相关性质和应用,目前已进入文章撰写阶段,他希望在毕业前为自己的科研工作画上圆满句点,为今后的学术生涯多做准备。

毕业前,他收获了世界名校麻省理工学院的全奖直博offer。对于学弟学妹,张翀赫的建议是:“我认为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南科大提供的‘1+3’、‘2+2’模式可以很好地为找到自己的兴趣做铺垫,一定要把握好这样的机会,不要随波逐流。如果你已经找到了你热爱的方向,那你是幸运的,那就朝着这方向去努力吧。”


学子档案:

姓名:张翀赫

书院:树礼书院

院系:理学院化学系

毕业去向:麻省理工学院直博

所获荣誉:2022届化学系优秀毕业生、2021年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2020年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2019年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2019年树礼书院优秀部员、2018年新生奖学金优秀奖。

 

 

采写:王佩 罗启航

编辑:韩文嘉

图片:受访者本人

主图设计:丘妍


推荐阅读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