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 | 深圳:以创新思维推动城市文明典范建设——专访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教授
2022年07月26日 媒体

7月26日,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刊发报道《深圳:以创新思维推动城市文明典范建设——专访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教授》,文章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大文章,建设城市文明典范等话题,采访了长期关注和研究深圳文化发展的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教授。全文转载如下:

20220726 专访李凤亮书记_00(1).png

摘要:目前,深圳正在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全力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圳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可以从几个层面入手:国际优秀文化汇聚交融的典范、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造的典范、城市文化善治和服务共享的典范、城市文化复兴和全球传播的典范。

■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鑫 周国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实施三年以来,深圳加速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央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城市文明典范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奋力向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迈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城市文明典范,是深圳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新目标。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圳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并在城市文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播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目前,深圳正在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全力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站在新起点,深圳应该如何做好提升文化软实力大文章,谋篇布局,建设城市文明典范?深圳应如何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深圳特区报记者近日采访了长期关注和研究深圳文化发展的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教授。

通过软实力与硬实力要素相融合,形成推动新一轮城市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

深圳特区报:近些年来,深圳文化建设全面发力,在您看来,文化软实力对城市发展意味着什么?深圳大手笔谋划文化建设,将会为城市未来带来哪些机遇?

李凤亮:文化软实力,对每一座城市、尤其是一座志向远大的城市而言,意义深远。人要长久生活在一座城市里,要发自内心地喜爱、尊重这座城市,不仅需要这座城市有高速发展的GDP、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业、有新兴的高科技产业等物质基础,还需要有个性鲜明的文化、有开放包容的环境、有凝聚人心的精神等精神文化层面的积累,这种软实力能激发城市中每个人的发展潜能,让优秀的人才愿意留在这座城市,而这也是一座城市得以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

实际上,深圳经济特区自建立以来,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各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破土而出。当前,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势必要在更深层次上提升城市的创新驱动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软实力与硬实力要素相融合,互为表里、互相支撑、互作补充,形成高能力要素组合,才能不断激发深圳迈向先行示范区的活力,形成推动新一轮城市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

深圳特区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在您看来,城市文明主要包含哪些关键要素或内容?深圳应该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李凤亮:最近,南方科技大学正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筹建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正在对城市文明典范这个概念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城市文明典范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是城市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成果的体系化总和,又是人类创建更高级的城市形态的动态过程。它意味着通过生机勃勃的新经济、创意驱动的新科技、人才汇聚的新环境、友善包容的新氛围来打造一种以人为本的美好城市生活。

深圳要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构建城市文明典范,实践路径可从提振城市精神文化、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以新型文化业态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文化品牌、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创新现代文化传播等维度展开,这也是深圳在文化建设和城市文明提升方面的着力点。我特别想强调的是,随着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建设,深圳学术文化近年来进步显著、不断繁荣,但离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未来全球标杆城市所期冀的思想引擎和学术高地相比,还有不小距离,这更应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深圳城市文明建设的重点方向。

深圳特区报: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好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够大幅提升市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您认为深圳应该如何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满足市民多样化差异化文化需求?

李凤亮:深圳发展到今天,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需要有更高的国际化追求和建设水准。要进一步对标国际一流,分析城市文明典范的各项具体指标,在文化供给的质量和内涵上下功夫,在文化市场的活力和开放上下功夫,形成“创意强、消费强、品牌强”多强合一的文化创意先锋城市和全球区域文化中心。

同时,作为新兴城市,深圳要在文化服务、文化建设上体现更多的包容度,构建多元参与平台,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活力。政府、企业、大学、社会团体等全方位广泛参与、多元融入,才能共同推动城市的文化建设,形成有助于文化繁荣昌盛的良性生态。

城市文明典范建设,以持续推进城市文化善治和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基本保障

深圳特区报: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深圳应该重点打造哪些特色文化产业?如何提升深圳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凤亮:深圳文化产业历来有自己的特点,依托数字技术发达和文化创意资源集聚的优势,深圳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业态、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培育了一批数字创意领军企业,也催生了一些新兴文化企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当前,深圳文化产业更是发展到了新阶段,也面临着新机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文化需求空前旺盛。推动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原创,加强文化版权打造和转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要通过新的手段和业态,将丰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资本,打造中国自己的文化IP,输出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价值观。这也是深圳文化产业在今天所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以“深圳原创”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具体而言,一是抓住新机遇。当前一个机遇是“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文化需求空前旺盛。第二个机遇就是粤港澳大湾区为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文化消费提供了更多机会,为我们搭建各种文旅联盟提出了急迫需求。第三个机遇是创新驱动催生了新兴业态发展,要抓住这个机会,加快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第四个机遇是今天大力推动的跨界融合。二是找准新定位,要不断创新思路,引领湾区,走向国际,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三是创造新模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强化原创,加强文化版权打造和转化。要形成可推广的业态模式,在推进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数字化方面形成深圳经验。四是汇聚新资源。深圳文化发展汇聚全国乃至全球人才资源、艺术资源、创意资源、文化资本资金,接下来要进一步创新观念,扩大文化开放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中央赋予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大使命,其中一大战略定位是“城市文明典范”,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您认为深圳还要在哪些方面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李凤亮:城市文明典范是深圳一个非常高远的城市目标。自先行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深圳文化建设也以先行示范的标准,加快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始终与先行示范区建设同向发展、阔步前行。打造城市文明典范,要求深圳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打造城市文明典范,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这既是对过去深圳在文化领域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深圳打造与城市经济地位相匹配、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有利于我们准确认识和理解深圳在新发展阶段文化创新的基础、目标、动力和难点,为新时期深圳文化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

从长远来看,深圳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可以从几个层面入手:国际优秀文化汇聚交融的典范、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造的典范、城市文化善治和服务共享的典范、城市文化复兴和全球传播的典范。

这几个层面与城市文明典范建设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城市文明典范建设以汇聚和融合国际优秀文化作为基础,而促进国际优秀文化汇聚交融,是推动城市文化典范建设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使命。城市文明典范建设同时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创造作为强大动力,以持续推进城市文化善治和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基本保障,以推动中华文化复兴和全球传播作为重要内容。

希望从这几方面入手,深圳能够率先代表中国城市去探索建设城市文明典范的实现路径,打造城市建设含金量最高的品牌,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城市文明发展带去示范和引领。

“人文湾区”建设应当创新思路,走向国际,深圳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深圳特区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深圳应该在文化交流上有哪些作为,助益粤港澳三地共建人文湾区?

李凤亮:不同于纽约、东京、旧金山等世界几大著名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元素更加多元、文化意象更加丰富、文化创新前景广阔。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深圳应当立足本身优势,以文化和旅游产业合作为切入点,共建人文湾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在文化上各有特点,建议加快制定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规划,发挥各个城市的不同优势,全方位加强政、产、学、研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湾区文化协同创新。在政府层面,完善粤港澳文化协同创新沟通机制,发挥三地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更多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合作的措施和项目;在社会组织层面,鼓励多元社会主体,组建剧院联盟、会展联盟等粤港澳文化协同创新社会组织,完善湾区民间文化交流和沟通机制,扩大湾区文化协同创新中的公众参与;在高校层面,建议在粤港澳高校联盟的框架下,建设粤港澳高校文化协同创新机制,结合湾区各高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建设湾区文化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探索更为灵活的科研合作方式和成果转化机制。

“人文湾区”建设应当创新思路,走向国际,打造新型文化业态发达区、对外文化贸易先导区、文化金融融合试验区、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区。而在这些方面,深圳都有其特有的优势,也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深圳特区报:您对深圳未来城市文明发展有哪些期许?深圳城市文明建设未来会呈现出哪些鲜明特点?

李凤亮:建设先行示范区,中央对深圳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这不但是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宏伟蓝图的重要内容,也为深圳城市文明典范建设标明了方向和定位,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典范和城市典范、城市文明的全球标杆。这正是我们对未来城市文明发展的期许。

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典范,深圳的城市文明建设将呈现出几个特点——坚定文化自信的使命担当、强大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幸福美好的精神家园。要培育文化厚度,注重涵养城市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深圳将在国际一流文化基础设施、代表城市文化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质量型内涵式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领军人物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城市文明素养和城市精神凝练、文化国际化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成为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全球文化竞争力的文明城市,为更多的城市文明建设提供范例。

(深圳特区报7月26日B1版


报道链接:https://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207/26/node_B01.html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