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育英才,逐梦向未来——南科大师生奏响教学相长的进行曲
2022年09月23日 专题报道

守着三尺讲台,驰骋大千世界,用思想照亮思想,用生命摇动生命,是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也是科研旅途上的良师益友……在南科大,一批优秀教师扎根在这片教育热土上,用智慧与情怀,成为南科学子成长的引路人。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美好故事,也见证了一届届南科学子的成长,成为校园的温暖底色。

科研路上的良师益友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程春是2022年“十佳毕业生”赵娅萱最想要感谢的导师。从刚入学开始,程春老师就一直耐心引领着她向前走。程春老师严谨认真、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她,让她能够以同样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科研。赵娅萱介绍,程春老师会帮助每个学生量身定制自己的学业规划,在规划中会列出每个学期要达成什么目标(比如GPA、英语、科研时长、运动量等等),其他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这样可以让大家劳逸结合、目标明确地度过每一个学期,四年后顺利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在生活方面,程春老师经常以导师餐等形式把课题组聚在一起,大家遇到任何困难,只要与程老师沟通,他都会帮助大家排解各种压力。

程春.jpg

程春(右)指导学生

2020年“十佳毕业生”胡启锟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7篇,其中在Adv. Energy Mater.、ACS Appl. Mater.Interfaces、Solar RRL等SCI一区期刊上作为一作或共同一作的论文有10篇,累计影响因子90以上,有6篇被选为封面论文。他表示,许宗祥副教授是他的生活导师和课题组带头人,作为一个实验室新手,他刚开始遇到了很多问题,许老师引导他从文献中找方法,如果看文献也不能解决,许老师便会耐心地给他解答,并不断启发他下一步要怎么做。逐渐地,他开始得心应手,融入实验室,也开始在实验中不断输出自己的想法。“是许老师的肯定,让我有信心去挖掘自己的潜能,也是课题组的培养,让我逐渐散发光热。有这样一位耐心而负责的科研路上的‘引路人’,是我到南科大最幸运的事。”

许宗祥.jpg

许宗祥(右)与胡启琨交流

 “新手”教师的课堂“初体验”

曾在中科院工作、从事了近20年科学研究的杜嘉木,在2019年来到南科大生命科学学院任教授,成为一名“新手”教师,为本科生授课。

今年夏天,他迎来了课题组的一个丰收年,他的一名博士生和三名本科生共四位同学毕业,而且基本都实现了他们自己的预定目标。尤其是博士生王倩,这是他来到南科大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去年王倩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第一作者论文一篇,今年以盲审五票全A、答辩优秀的成绩顺利提前毕业,成为南方科技大学自主培养的第一名博士。课题组的几名本科生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按照他们自己的计划获得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这一成绩单,也让杜嘉木非常自豪。“教书育人是一项带有强烈使命感和成就感的工作。”

而事实上,2019年刚登上讲台时,杜嘉木是忐忑不安的。“第一次面对本科生讲课,内心还是有些紧张,一堂50分钟的课过去,只感觉比跑了5公里还累。” 

杜嘉木图片.jpg

杜嘉木(右一)与学生们在实验室

正是这种“新人”的心态让他的每一节课、每一次实验都全神贯注、兢兢业业。在课题组成员梁诗琪看来,杜嘉木特别和善耐心,上课时也经常和同学们互动交流,没有任何架子。

“南科大本科生相对来说思维更加活跃,语言思辨能力非常突出,对于很多科学问题有自己尽管稚嫩但是非常独特的视角和分析方法,也勇于将自己的看法付诸实践去验证和检测。我想这可能更多得益于我校对本科生宽松而具有启发式的教育。我们课题组的研究生非常的勤奋,经常大半夜的看到同学们忙前忙后做实验,非常让人感动。”

在杜嘉木看来,每位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背景与个性,良好的课题组环境使得同学们能够在自己喜欢的方向里不断学习和提高,而导师就是帮助同学们实现自己理想的领路人。他说:“老师作为大家最坚实的后盾,应当毫无保留地予以帮助,同学们的成功也是我们做老师的骄傲。”

从学生发展出发的探索者

“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和问题,因此在不同的阶段、在一些关键的节点需要适时地提供不同的指导。”面对学生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叶飞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在新生刚入学时,大学生活的某些方面或许与想象中的美好有所偏差。叶飞教授就会积极组织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通过组织导师餐、小范围交流和单独座谈,交流学习和生活经验。叶飞教授还特别喜欢在咖啡厅中与学生单独座谈,解决学生的个别疑惑。在轻松的氛围下学生更容易畅所欲言,老师也能更容易理解学生的困难和诉求。

在平时,叶飞教授也会通过分享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励志故事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他会为同学们介绍南科大优秀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同学们树立榜样;介绍自身在清华大学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为同学们提供借鉴。这样的故事让同学们感到有趣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形成热爱阅读习惯,鼓励他们树立一个远大的、甚至是“奇葩”的目标。在生活上,叶飞教授也建议同学们积极参加社团和公益活动,以培养崇尚公益的精神。

67bfa4f63c3eb5e42bb6ec6fc301e64.png

叶飞(右一)与学生午餐交流

叶飞教授在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大一结束等几个关键节点会对学生进行指导,还会适时邀请优秀的南科大在校生,或者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研究生与学生座谈,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状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此外,叶飞教授注重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搭建不同平台以支持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依托于材料系教学实验室,建立课外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实验教师担任“科创导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课外科技活动支持。

对大一学生,他安排了多个小项目帮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基本方法,辅助理解基础课程知识,帮助低年级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内涵;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制定明确的科技创新项目。目前已有近20名同学借助平台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多名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在广东省材料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

用“小作文”与学生谈心

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树仁书院学术副院长、“小作文”写手、喜欢与学生谈心的“心灵导师”……在蹇林旎身上,每一个身份都鲜明而独特,而在他看来,这每项身份最终指向的都是同一个身份——一名教师。

2021年秋季学期末,《高等电磁理论》课程来到最后一堂课,这是对这学期课业的交流总结,而蹇林旎把这堂课上了一堂哲学课。麦克斯韦方程的各个公式,在物理学外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简洁、明晰”“优美、深刻”“相互交融、相互支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向学生提问:“你的人性麦克斯韦方程在哪里?”

这是他独特的一种教学方式。他从2013年来到南科大任教,渐渐形成自己的一种颇具人文思辨风格的理科教学方式,颇受学生欢迎,而他也从中发现了与学生交流的乐趣。蹇林旎开设了一个公众号“简单的一心”,他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不少教学感悟和心得,很多都是写给学生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我就很喜欢与学生交流,经常一聊一两个小时,设身处地地跟他们聊一聊,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惑。”

一位大四的同学约蹇林旎谈心,对他讲了许多一直压在心底、从来不敢跟其他人讲的话。蹇林旎知道,这是一份不能被辜负的信任。他用了一个多小时开导他,同学后来评价说:“跟蹇老师谈完后,我感觉过去这些年思想上沉重的负担一下子烟消云散了。”而蹇林旎唯一感到可惜的是,这个同学直到大四才来找他,否则就不必辛苦这么久了。

0be3e1112d85dfa5eae6f4ac4c94754.jpg

蹇林旎为学生授课

 蹇林旎指导过一名广东籍研究生,“这个同学的普通话相当地‘普通’,我担心他以后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于是叫他每天早上发一段语音给我进行训练。”一年多下来,成效明显,“至少微信语音助手能够识别他在说什么,转文字成功率屡屡达到100%。我心甚慰。”

有一天早上,这名广东同学念了这样一段话:“除非我们努力照亮别人的生活,否则我们难以得到真正的快乐。”蹇林旎把这句话也送给了书院的同学们:“人间值得,因为你在点亮光明。”

教师正是这样一名点亮光明的人,更重要的,是一名教会学生点亮光明的人。 

带领学生种菜的班主任

除草种树捡垃圾、扫地擦桌大扫除……对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如果你以为就还是这些,那可真就“落后”啦!

2021年,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周祐民作为致新书院劳动教育委员会委员,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带领学生在书院开展种菜活动,包括番茄、辣椒、蔬菜等,指导学生从种到养护、采摘整个流程,并牵线协助与光明农场签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一事。周祐民老师还发起“致新有菜,因你存在”的孵豆芽活动,指导学生发育豆芽菜,并将发育好的豆芽菜进行烹饪,使学生享受劳动的成果。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了解到蔬菜生长的全过程,也认识到劳动的辛苦。“其实,当前尚未将劳动评价与升学直接挂钩,因为劳动教育难以用分数衡量,更多是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成为毕业或升学的相对参考指标。”周祐民认为,对于众多被家长精心呵护上大的“00后”大学生而言,劳动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评价或是升学,学生真正获得劳动技能、提升核心素养才是劳动教育的核心。

周佑民.jpg

周祐民(左三)与学生分享劳动的快乐

2019级的张同学由于在学习上没有目标和动力,出现了重大的学业问题。针对这位同学,周祐民多次与张同学进行沟通,让他在种菜的过程中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特别感谢周老师,在种菜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一粒种子到成长为可食用的蔬菜,中间需要经历破土而出的艰辛和向阳而生的追求,这不就是我该学习的精神吗?”张同学说,经过努力,他摆脱迷茫的状态,重新拾起面对挫折的勇气,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学校大家庭里遇见可爱的人

致诚书院2017级金融系本科生顾心怡毕业后赴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攻读金融硕士,在她看来,南科大有很多可爱的人。在顾心怡眼里,生活导师蒋伟是一位非常认真踏实、关爱学生的老师,既是勤勤恳恳的科研工作者,也是心系家人的好父亲。她从蒋伟身上学到了端正的品行、严谨的学风。顾心怡的学术导师是金融系教学副教授孙便霞,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孙妈”。“因为她就像妈妈一样和蔼亲切,关爱每一个学生。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孙妈都会耐心解答,而且问题不限于学术,还包括工作、生活、情感等”,顾心怡说:“孙妈真算得上是我在南科大遇到的最‘暖’的人了吧。“

她说,自己很感激一路上许多老师的帮助,如带领他们冲汇丰商赛的金融系杨旭宁老师,解答她升学困惑的金融系副教授杨招军,给她辅导线性代数的数学系教学副教授陈懿茂,为她指点职业发展方向的Andy老师,还有在校团委指导她工作、鼓励和支持的刘萍老师,一起参加活动的解一琪老师、孙汇文老师,带了他们三年的辅导员王莲君和现任兢兢业业的辅导员罗芬……顾心怡说:“在南科大温暖的大家庭里,我遇到这么多可爱的人,非常难忘。”

b7c9a5f243231e164504a1d250a3395.jpg

师生一起晨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南科大,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师生们在这所校园中共同努力、互相成就,以育人为主旋律,奏响了一曲教学相长的美好协奏曲。


供稿:宣传与公共关系部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