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二十大·师道新语】曾振中:用科学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2022年11月14日 综合新闻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直以来,南科大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涌现出一群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老师:他们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给他们带来春日暖阳般的关怀;他们是勇闯学术“无人区”的科学探路者,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喜庆二十大•师道新语”栏目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成绩突出的老师,通过深入采访,弘扬师德师风,以榜样的力量进一步引领全校师生教书育人、专注科研的精神风貌,在全校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IMG_8021.JPG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作为一名党员,我深刻地感受到国家的繁荣富强、日新月异,感受到党对国家发展各项事业的引领作用。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备受鼓舞,对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奋斗更加充满信心。”在南科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师座谈会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曾振中在发言中表示。作为一名致力于研究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曾振中说,自己更感信心满怀,也重任在肩,期望能够学以致用,为改善环境作出科学家应有的贡献。

为人类的环境问题寻找答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这让曾振中对自己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探寻地表的变化,推演未来的趋势,研究植被的作用,应对变暖的威胁,这是曾振中的工作日常。从一开始确定了气候变化的研究方向后,他越来越感受到这份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现在的地球,正遭受着全球变暖的威胁,如果不研究并采取措施,阻止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影响,当量的积累带来质的改变时,后果难以想像。”他希望通过在他所研究领域的耕耘,推动地球科学发展,更希望能将科学发现用于制定有关政策,以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缓解能源危机。

7O8A5962.JPG       2005年《Science》提出了关于未来的125个人类最重要的问题,有25个在主刊上发表,曾振中打印了其中两个跟气候变化有关的问题贴在了墙上——地球温室效应如何演变、什么是可以替代石油的能源。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难题仍是学界孜孜以求的问题。

“大先生”要作“大学问”。在曾振中看来,这些关系人类命运的话题,离每个人并不遥远。而环境科学家尤其应当为人类的环境问题寻找答案。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水循环是曾振中一直以来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曾振中也在这一领域作出了一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在干旱区种树反而会导致土壤水分下降,进一步加剧干旱化,而在热带地区种树则是‘效率’最高的做法,因此倡导因地种树,科学造林。”而在风能领域,他的团队反驳了地表“变绿”是全球风速静止的科学假设,并预测风速快速增强会继续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呼吁进一步支持全球风电产业的发展。

最近,他联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刘江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题为“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construction of global gridded surface winds”的研究论文,为重构历史气候数据,尤其是风速数据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文章发表后,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注,不少其他学科的研究者也表示,这项研究非常可贵,得益于他们提供的数据,更多的研究可以由此开展。

 

引导学生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

“示意图上要把地区区分开,把不同的气候分类,这样看起来会明晰很多。”周三上午,曾振中正在耐心给同学的文章提意见。每周三和周五全天是他留给学生们的交流时间,他做了个排期,每个学生有半小时的时间与他充分沟通,了解和指导学生们的研究进展。

7O8A5998.JPG       “我很相信我现在带的这批学生很快就会超过我,这也是一名老师最自豪的。”谈起这一话题,曾振中十分欣慰。南科大有一群视野开阔、学术优秀的学生,他在学生身上投入的精力,也有了实实在在的回报。他们团队一系列成果在《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Science Advance》《Nature Sustainability》《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上发表。

曾振中的学生有个设想,想在水库上铺设漂浮的太阳能面板。深入研究发现,如果能够实现,即使只铺设了全球三分之一的水库,发电量也能比现在地球上所有的水电站发电量加起来还大。目前,这位同学正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深造,发现国际上很多科学家也做这项研究。“现在同学们在做的很多研究都走在学术的前沿。我以后就应该会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南科大,而我的学生们会到世界上各个地方开枝散叶,成就他们自己的事业,这是当老师最大的乐趣。”

课堂上,曾振中期望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社会发展中去,培养学生们的大局意识与担当意识,从而为全球气候治理输送人才。

在上《全球气候变化》这门课时,曾振中就让同学们每个人去观察自己家乡的气象站的数据,再结合他们小时候的记忆,观察气候变化的情况,再给同学们分析其中的机理,唤起大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让同学们从中更加深入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与国家的“双碳”目标。

曾振中开组会.jpg与同学们开组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环境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

在课堂上,曾振中会和同学们讲,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双碳”目标的实施,而对植被、森林生长与气候变化的研究,以及对新能源的研究,也正是同学们作为未来的科技工作者去呼应、落实国家战略的行动。同学们对此也十分认可。

他把自己的研究要点写满了办公室的玻璃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后,是一名青年科学家的情怀与理想。

“今后,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带领我的团队,继续开展科学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献言献策,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曾振中说。


采写:韩文嘉

摄影:郑富星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