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深圳特区报B1版理论周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栏目刊登了我校党委书记、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李凤亮的文章《科学·人文·艺术:深圳城市精神涵养的重要支点》。全文转载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深圳在涵养城市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等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近日,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在多个场合都提出要“涵养城市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特别是在全市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会上,孟凡利强调,培育文化厚度,注重涵养城市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1 城市精神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根源就在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对于城市而言,其根源就在于与时俱进的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与城市个性、历史传承与时代进步、内在价值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统一。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积累、沉淀、改造和创新,必然形成特有的城市精神,并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内在力量。从历史的角度看,古今中外历史悠久的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精神。贝淡宁和艾维纳在所著《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中这样分析不同城市的精神气质:北京,代表着中国肃穆和正统的文化和政治;巴黎,弥漫着高贵优雅的时尚风格和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纽约,自由女神象征的新天地和美国梦承载的野心勃勃……
城市精神是衡量一座城市的内在文化基因,也是城市深层次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开放包容、勇立潮头、敢闯敢拼、开拓创新等一系列的文化理念、城市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在“杀出一条血路”的指引下,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激励下,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鼓舞下,在“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感召下,在“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影响下,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闯劲,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胸怀,以特有的价值立场、文化主张、气质品格,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演绎。
2 求真——涵养深圳城市科学精神
一座文明现代的城市,一定是一座充满科学精神的城市。涵养、厚植城市科学精神,让更多的市民勇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知、锐意改革,是城市不断走向辉煌的密钥。
(一)城市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把科学精神的内涵明确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
纵观世界发展史,每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并造就一批杰出的城市。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造就了伦敦、曼彻斯特等世界城市;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化工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造就了巴黎、布鲁塞尔等一批世界城市;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造就了纽约等世界城市;第四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造就了旧金山、东京等世界城市。
当前,世界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将改变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新的世界级城市必将涌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理应勇立潮头、奋勇争先。
(二)深圳城市科学精神的主要理念与实践
科学精神最根本的特质是唯实、求真、实事求是。多年来,深圳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形成了弘扬科学精神、尊重人才、崇尚学习与创新的城市氛围。
深圳经济特区自建立以来,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诞生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第一张股票……深圳提出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影响深远,市场经济观念肇始于此;“三来一补”顺风顺水之时,深圳向高新技术产业的锐意转型亦曾引起广泛争论。某种意义上说,深圳敢于杀出一条血路、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就是科学精神最真实的写照。
科学精神在今天的深圳,更多地表现在对人才、对创新的推崇。特区创办初期,深圳只有一个拖拉机维修员、一个兽医总共两名技术人员。2021年,深圳各类人才总量已经超过600万,占常住人口的34%;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万家,5G、8K、人工智能、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并培育出新一代通信技术、互联网科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千百亿级的产业集群。
(三)深圳加强城市科学精神建设的思考
科技创新是深圳最靓丽的城市名片。深圳正全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不久前又发布“20+8”政策文件,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为此,深圳须进一步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科学精神引领。我们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要焕发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感召力、引领力,让“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观引领。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进一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在更高水平推进人才对外开放,厚植创新创业创造沃土,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人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努力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科普工作是传递科学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按照《深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实施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科学素质交流与合作工程。南科大创新打造的“科学·科普·科幻”特色文化品牌,亦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3 向善——涵养深圳城市人文精神
城市因人而兴。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DNA,其深埋于城市的历史发展之中,决定着城市的兴衰。
(一)城市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城市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社会意识,是城市长期发展的文化积淀,是城市风气在精神层面的凝练与升华,也是城市文化凝聚力和精气神的集中体现。
城市人文精神不是空洞的,而是呈现于城市建筑风格、城市文化氛围、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之中。可以说,当今世界的国际大都市都是人文城市,都关注自己的人文品位、人文魅力。如伦敦、巴黎、维也纳等,都有着巨大的文化流通量,伦敦是文学城市、戏剧城市,也是大学城市;巴黎是服饰城市,又是文学城市;维也纳是音乐之城,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城市。
城市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断动态演绎、拓展。从城市发展史来看,每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跌宕起伏,在每个阶段不同的发展定位,形成了不同的人文精神特质;而人文精神,又反过来影响和塑造城市的转型和发展,彼此相互影响、互相成就。伴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更需要重视城市人文精神的影响和塑造、凝练和提升。
(二)深圳城市人文精神的主要理念与实践
人文精神最基本的内涵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上世纪80年代,深圳最先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口号。可以说,深圳与生俱来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城市人文精神,点燃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创业、创新激情。
历史上,深圳进行过数次关于“深圳精神”的大讨论。20世纪80年代,深圳人把自己的城市精神概括为“开拓、创新、献身”。20世纪90年代,深圳人及时因应外来人口逐渐增多的移民城市特点,把城市精神扩充为“开拓、创新、团结、奉献”。进入21世纪后,以人为本、科学理性、开拓进取等内涵得到进一步关注,“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成为“深圳精神”的代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上,“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又叩响了新的时代强音。
深圳对知识的尊重、对文化的崇尚、对公益的弘扬,可以说是这座现代化城市对“人文精神”的最好诠释。从最初只有“一台钢琴、一间剧院、一支宣传队”,到如今6座超级书城、730多家公共图书馆、700余家实体书店,深圳的年人均借书量、家庭藏书量、人均购书量等皆居全国第一,获得“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图书馆之城”等一系列荣誉……此外,深圳还大力加强社科研究和智库平台建设,打造以“全球视野、时代精神、民族立场、深圳表达”为宗旨的“深圳学派”,不断提升整个城市的学术水平和人文底蕴。
(三)深圳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的思考
深圳在通往城市文明典范的道路上,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城市人文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进一步加强人文精神引领。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要深入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城市的软实力蕴藏在城市的每一个单元中。今天是一个熔铸思想信念的时代,也是一个迫切需要人文精神引领的时代。这种人文精神引领,需要一种坚定的信仰,就是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意志、振奋精气神,在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坚定弘扬改革者文化。邓小平同志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深圳经济特区从建立之日起,其使命就是先行先试。从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唯有不断改革,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深圳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也有自己的历史脉络,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史、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要做好深圳历史文化的宣传保护工作,“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4 尚美——涵养深圳城市艺术精神
艺术是城市文化的精灵,艺术活动不仅表现于审美或娱乐活动的表层,更与社会发展、人的精神陶冶息息相关,担负着城市文化精神建设的重任。
(一)城市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涵
艺术的本质是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正如马克思的著名论断“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从古至今,人类都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或对美术创作的实践。将美学与艺术实践融入城市建筑与规划,以艺术之美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世界上的知名城市,都极为重视艺术的价值。比如,伦敦作为世界文化名城,有上千个剧场,艺术、娱乐形式应有尽有;巴黎、米兰、佛罗伦萨都是世界知名的时尚与设计之都;纽约百老汇是音乐剧的代名词、艺术家的朝圣地;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在7.8公里壮美的中轴线上,陈列着银锭桥、钟鼓楼、天坛祈年殿、故宫建筑群和天安门前的华表、石狮等雕塑。
可以说,艺术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样式为城市文化带来活力,成为支撑城市文化的重要主体。无论是宗教信仰、城市民俗,抑或是文学创作、休闲娱乐,无不渗透着艺术的元素,浸染着艺术的灵气。
(二)深圳城市艺术精神的主要理念与实践
艺术在于尚美,社会向美而行。艺术日益全方位走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表达城市的价值、定义城市的文化、塑造城市的品牌等方面发挥无与伦比的作用。
过去40多年,深圳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文化与艺术方面也持续发力,先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拓荒起步阶段、90年代的急追猛赶阶段,在本世纪又先后提出“文化立市”战略、“文化强市”战略,陆续打造了“设计之都”“时尚之都”“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国际创客中心”“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等一系列城市品牌,取得了突出成绩。
特别是近年来,深圳注重外引内联、跨界融合,把文化产业与艺术的孵化结合起来,将丰厚的制造业基础与先进的理念相结合,激发“互联网+”“科技+”“创意+”等路径要素活力,进一步推动了城市艺术新业态的发展。
(三)深圳加强城市艺术精神建设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城市的发展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也要与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精神追求相适应。
以城市艺术设计和艺术活动延续城市文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要持续探索在城市规划中做好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再开发,不断优化将艺术融入城市空间更新的路径,不断通过艺术审美驱动城市更新。要进一步培育一流演艺团队,打造一流文化品牌,开展高品位的艺术活动,让市民能够享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以高标准高水平的文艺建构国际一流的城市形象。一座城市的文化艺术气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座城市的形象。深圳如今正在推动国际一流文化基础设施、代表城市文化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质量型内涵式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领军人物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城市文明素养和城市精神凝练、文化国际化合作等方面的建设。而这些也是深圳争取全球范围内的辨识度、打造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的重要举措。
深入推动全民创意工作。全民创意是美的最强大创造力,也是完整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途径。通过全民创意,激发更多人的创意激情、创意思维,让这座城市充满先进的思想、优秀的作品、璀璨的文艺、前沿的科技,从而产生更多的伟大的创意成果。此外,深圳正在推动建设“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亦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提供了更多可能。
5 深圳城市精神在科学、人文、艺术上的交汇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应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在这个征程中,我们应进一步涵养深圳城市精神,凝聚起全体市民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强力量,拓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新境界。
科学求真,人文向善,艺术尚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体现了创新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最终升华为真、善、美。真、善、美是人类最高的理想追求,也是城市精神的最大内核。科学、人文、艺术三种精神互为支撑、交叉凝结,最后升华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支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圳应该在三种精神的结合交汇点上,找准自己的定位、目标和方向,讲好深圳的故事。我们可以发动全民参与,把三种精神具象化,把其变成城市的口号、城市的定位,锻造出独特的标志和“城设”。
当前,深圳城市发展已经到了追求文化品格、城市品位、未来精神引领的新阶段。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不仅要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同样也要成为城市文明典范。而这种城市精神,正是城市文明典范的最顶端的顶层设计。城市精神的梳理、建构,理应成为我们城市文明典范创建的一种指导原则。市委宣传部提出打造新时代研究阐释和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典范、新时代国际传播典范、新时代“两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典范、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典范、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典范“五个典范”的城市文化发展目标,也正是对城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的生动演绎。
近期,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已经挂牌成立,科学、人文、艺术三种精神与未来城市发展,亦是我们的重点研究课题。各项具体工作将围绕着城市精神而展开,我们也期待着在这方面有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