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鹏城,群英荟萃。11月20日,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中国物理学会2022秋季学术会议在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落幕。本次会议持续4天,举办了大会邀请报告4个,专题报告会5场,共设21个分会场,分会场邀请报告579个,口头报告324个,张贴报告586个,共有约3456人注册参会。会议报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通过蔻享学术平台线上直播,分会场报告的直播观看人数近30万。此次大会受到相关领域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为我国物理学科的未来走向及创新发展提供了最前沿的观点与思路。
分会场报告现场
18日举行的开幕式上,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毛河光院士、北京大学王楠林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赵红卫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4位专家就不同领域在线作大会邀请报告,分别题为《高压下的氢物理学》《超短激光脉冲调控和探测量子材料物性》《强流高功率离子加速器》《FAST探测动态宇宙》。报告涵盖现今物理学界高端前沿核心内容,开启物理现象的探索前景,评述科研相关问题,受到相关领域的热切关注。
会议期间同步举行了21个分会场报告,主题围绕粒子物理、场论与宇宙学,核物理与加速器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纳米与介观物理,表面与低维物理,半导体物理,强关联与超导物理,磁学,软凝聚态物理与生物物理,量子信息,计算物理,统计物理与复杂体系,电介质物理,液晶,超快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拓扑材料、物理与器件,物理教育,大科学装置等领域展开。分会场报告邀请到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以及国家级青年人才参与。
其中,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夏克青在软凝聚态物理与生物物理分会场作了题为“旋转热湍流中的涡——从布朗运动到集群运动”的报告,通过将湍流中的涡看作粒子,其丰富而复杂的扩散行为,为研究集群运动提供了很好的系统,从而实现了流体研究和集群运动研究的交叉。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彭练矛在纳米与介质物理分会场作了题为“碳基电子学:从材料到芯片”的报告,其团队发展形成了整套碳基CMOS集成电路无掺杂制备新技术。采用不同功函数的金属作为电极,实现了碳管理想的欧姆接触,解决了制备性能超越硅基晶体管的碳管CMOS晶体管这一世界难题。在物理教育分会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欧阳颀带来了题为“物理学研究思想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应用”的报告,他以几个典型的工作为例,探讨了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生动描述了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研究可能产生的创新性科学思想,为与会者开启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物理学研究思想在系统生物学中的探索之旅。中国物理学会还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物理学会联合举办大科学装置分会场,瞄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促进大科学装置及其交叉学科的国际交流合作。
同时,秋季会议作为促进青年科研工作者快速成长的学术交流平台,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前来参与报告,通过展示和分享物理学领域的前沿及最新成果,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线上线下参会人员热火朝天的交流,促成了物理学科多领域、多渠道的深度融合,在学术发展上迸发出活力和创造力,为物理学科的稳步向前奠定基础、指引方向。
今年正值中国物理学会成立90周年。秋季学术会议期间,还举行中国物理学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及庆典、系列主题展览、企业展示等活动,包括中国物理学会九十周年历程展、中国物理学会格物致美摄影展等。
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是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年度学术会议,自1999年创办以来,有力增进了国内物理学界的学术交流,促进物理学科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对提升我国物理学科的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供稿:物理系 宣传与公共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