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The HPC-AI Advisory Council), 新加坡国家超级计算中心(National Supercomputing Centre - NSCC Singapore)和澳大利亚国家计算基础设施中心(National Computational Infrastructure - NCI Australia)在SC22国际超算大会上联合公布了2022 APAC HPC-AI超算挑战赛最终结果,我校学生超算队最终获得亚军,南科大学生超算队已连续三次在该比赛中获奖(2020年获季军,2021年获冠军)。
超算队队员代表合影
今年APAC HPC-AI超算挑战赛由国际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新加坡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和澳大利亚国家计算基础设施中心共同主办,历时六个月。参加者为来自亚太地区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支不同高校代表队,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高校强队。今年比赛主题是希望学生团队发展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技能,同时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以解决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紧迫的全球性问题。
本次比赛南科大学生超算队队长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毛尊尧担任,教练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李卓钊老师、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的主任工程师范靖老师以及前南科大超算队队长赵佳华,队员为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本科生胡俊昊、机械系博士生刘海军、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徐剑鹏、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研究生李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袁旭轩和本科生李舒欣、周思呈、廖铭骞、王硕、张博文、谢岳臻、张睿豪、张通。参赛成员专业背景各异,在比赛中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
4月赛前队员合影
11月赛后队员合影
在历时六个月的比赛中,队员们圆满地完成了参赛任务:第一题要求提升第一性原理代码Quantum Espresso的计算效率,参赛同学在南科大校内计算平台“启明”上进行大规模测试及优化调整,并总结出一套优化流程,同时将其应用到澳大利亚国家超算平台Gadi上,最终证明流程的可扩展性,从而节省大量计算资源;第二题要求使用UCX-Py通信协议在GPU集群上进行通信加速,参赛成员们通过调整代码逻辑、进行相关编译参数优化和配置参数的测试,圆满完成了加速任务;第三题要求使用深度学习方法预测DNA转录因子位点,参赛成员通过阅读论文以及复现代码的方式,尝试了包括 U-Net、Leopard和Swin Transformer 等多种模型,最终采用U-Net网络模型完成赛题,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此外,2022年11月15日,第十届亚太区RDMA编程竞赛的最终结果在2022中国超级算力大会(ChinaSC 2022)上揭晓。本次竞赛由国际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HPC-AI Advisory Council)主办,得到了中国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大力支持。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顾同舟、毛尊尧同学与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辛继灏、杨紫祎和林炬乙同学联合组队,获得本次竞赛的三等奖。
RDMA编程竞赛获奖证书
RDMA(远程内存直接访问)是一种新型的网络通信技术。本次竞赛的任务是通过计算和通信的重叠来优化通信性能,通过利用UCC(Unified Collective Communications)集合通信库在DPU(Data Processing Unit)计算平台上实现非阻塞式集合通信,并对其性能进行优化。在比赛过程中,我校同学凭借集合通信库的开发经验,精益求精、不断迭代测试算法,实现较高的计算和通信重叠率,获得三等奖。
这两项比赛中,南科大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与旗下的学生超算俱乐部为参赛队员们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资源支持和技术指导,为比赛的顺利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供稿: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
通讯员:周思呈 李舒欣 廖铭骞 毛尊尧
摄影: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