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一部署,为我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南科大坚持将党管人才作为基本工作原则和根本遵循,始终心怀“国之大者”,通过“人才示范”,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引育用管服”方面坚持系统科学的方案,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理念引才:坚定不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建校以来,南科大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在海内外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广泛号召力。2022年9月,著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菲尔兹奖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数学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埃菲·杰曼诺夫教授全职加入南科大,受聘为理学院讲席教授。2021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名单,我校三位教授当选。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席教授夏克青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工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徐政和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数学系杰出访问教授、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杰曼诺夫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为建设世界级的科研交流平台和一流的人才引育平台助力,为南科大“双一流”和学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埃菲·杰曼诺夫院士聘任仪式
新当选院士
我校充分用好上级赋予学校在机构设置、人才评聘、定岗定薪等方面的自主权,构建灵活高效的国际人才引进机制。通过举办年度国际交叉学科论坛、校领导和院系负责人海外“以才引才”等方式,精准靶向引进国际顶尖人才。截至2022年11月,我校已签约引进教师1363人,包括院士59人(签约引进与自主培养全职院士43人),国际会士58人,教育部特聘专家(含青年)39人,“国家特支计划”专家1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9人。连续六年获深圳“人才伯乐奖”第一名。
南科大组建了一支国际化、高水平、年轻化的教师队伍。95%以上教师拥有博士学位。45岁及以下教师占比约80%。教学科研系列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师资队伍中高层次人才占比约65%。在2020年软科公布的中国大学高端人才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8位,高端人才“师均得分”排名内地高校第4位。
事业育才:为人才奋斗成长提供广阔空间
在大力引进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的同时,南科大不遗余力地培育人才,不断提高自主持续输出高水平人才的综合能力。2022年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获得“2022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这是南科大学者第三次获得该奖项。此前,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曾获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曾获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南科大自成立以来,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行项目负责人(PI)制,保障每位教学科研序列教授均为独立课题组负责人,促进青年科学家快速成长。同时,通过搭建平台,夯实学校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础。2022年,南方科技大学先后成立了“先进光源科学中心”“创新材料研究院”“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创新智造研究院”“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纳米科学与应用研究院”等六个校级实体科研机构,聚焦前沿科技、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探索建立“基础学科+前沿应用平台+重大攻关任务+高端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每个基础学科和重大平台由顶尖院士或诺奖级人才领衔,形成“学科-基地-团队-人才”一体化组织模式。其中,格拉布斯研究院、杰曼诺夫数学中心、斯发基斯可信自主系统研究院为深圳市批复建设的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为深圳市批复建设的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学校专门成立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管理办公室,紧密对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深度参与自由电子激光综合粒子设施、材料基因组等大科学装置建设,通过重大攻关任务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
近年来,南科大陆续培养了一批教师入选“教育部特聘专家”“国家特支计划”项目学者、“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2017年产生了深圳本土培养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11月,夏克青、徐政和、杰曼诺夫三名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022年,学校四名教师入选院士,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林间、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张绪穆、林志赟,乌克兰工程院院士肖国芝。薛其坤院士获颁2020年菲列兹·伦敦奖。瑞典籍讲席教授乐思获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大金奖”。
科学用才:充分激发人才发展潜力活力
南科大不断探索实施人才科学化管理。按照理事会治理、教授治学、学术自治原则,建立尊重学术规律的人才评价和管理机制。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与国际一流高校接轨的“准聘—长聘”制度,打破终身制,建立教师晋升和退出机制,确保教师队伍的竞争力。尊重科研工作及学术发展的规律,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一整套权责清晰、协调高效、科学化的人才评价和管理体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支持科研人员在岗创业或企业兼职。与深圳的龙头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双聘制”联合设立实验室,打造由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参与的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教师所长,灵活用人机制。
改革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试点经费“包干制”。打造宽松灵活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完善的技术转移机制为教授的科技成果转换提供配套支持。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链条。此外,还和深圳各区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中体现大学作为。目前,学校已与深圳各区建立了紧密联系,牵头筹建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协同共建深港微电子学院、南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圳)、光明高等研究院、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平台,为人才成果转化、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空间。
南科大与光明区合作共建高等研究院签约仪式
近年来,南科大科研创新成果不断取得新成效。2017年至今,发表学术论文两万多篇,其中在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82篇。南科大自然指数国际排名逐年攀升,最新自然指数国内大学排名第12位,世界大学排名第29位,FC分数258.56。2019—2020年,物理系教授张立源团队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杨学明院士团队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等两项重大科研成果,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环境留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南科大重视“思想留才”,努力建立“政治稳定、学术活跃、文化繁荣”的现代大学治理文化。学校始终牢牢树立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做好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鼓励人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的贡献,形成以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助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良好氛围。
重视“文化留才”,通过成立教授会,组织教授参与学校治理和办学管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学校系统梳理了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创校精神、办学使命、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方向等核心价值理念,总结凝练出“南科大精神谱系”,确立了“明德求是,日新自强”校训,推动凝练以“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为内核的大学精神,将南科大精神内涵贯彻教书育人、教师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形成强大的思想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引领力、推动力,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引领学校发展,传承学校精神。
重视“服务留才”,通过建设一支稳定、高效、精干的行政团队,在校、院、系三个层次建立工作联动,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支撑。对海归高层次人才,坚持国际化行政服务,对部分高端人才提供一对一专项服务。注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形成卓越的人才服务文化。2022年6月,“基层治理创新奖”正式启动申报,针对学校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难点、痛点,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案。在首期南方科技大学“榕思讲堂”上,李凤亮书记、薛其坤校长勉励全校行政服务系统工作人员为学校各项事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保障,在全校营造尊重人才的生态,打造新型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奋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2022年“基层治理创新奖”答辩现场
重视“待遇留才”,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薪酬体系。充分考虑海归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完善子女教育体系,并在全国公办高校中创新建立高端商业医疗保险体系,利用学校教育基金会等平台,多渠道筹措资源,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与国际化一流高校水平大体相当的各项保障。2022年11月,学校保障性租赁住房及教师宿舍项目开工建设,有效缓解我校教职工的住房困难,对促进学校人才引进和保障办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当前,南科大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指引,正在科学规划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布局各支人才队伍发展,努力实现近悦远来,人尽其才的发展局面,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好充分准备,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供稿:人力资源部
素材来源:宣传与公共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