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 | 深培学术厚土,推动科技创新勇跃科研高峰
2022年12月16日 媒体

12月16日,深圳特区报推出“南科大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系列报道”,以《深培学术厚土,推动科技创新勇跃科研高峰》为题,报道了我校近年来的科研工作。全文转载如下:

20221216特区报专版(科研).jpg

【编者按】

今年2月,南方科技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成为深圳本土第一所“双一流”大学。这所去筹转正刚满10年的高校以其跨越式发展受到了各界瞩目。近期,南科大将迎来第二次党代会。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梳理南科大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回顾步履铿锵的创新足迹,更能理解新时代南科人“明德求是,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以及南科大在新型研究型大学赛道上的奋斗目标。今起,本报将推出“南科大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系列专题,聚焦南科大在党的建设、大学治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点与亮点,敬请垂注。

2022年11月,中国物理学会2022秋季学术会议在南科大举办,一批顶尖科学家齐聚校园,让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科学氛围。作为物理学界顶级盛会,该会议承办地竞争十分激烈。南科大脱颖而出,与其在学科布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

物理学会开幕式.jpg中国物理学会2022秋季学术会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流大学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南科大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搭建科研平台、引进科技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同时,深化产学研资深度融合,创新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不断推动学校向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迈进。

提升基础研究水平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中,高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试验校,南科大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南科大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冲刺,就要将科研与时代发展脉络相融合,胸怀科技之大者、国之大者、世界之大者做科研。”南科大校长、中科院院士薛其坤表示。

重视基础研究,推进源头创新。南科大聚焦先进光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材料、创新智造、前沿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紧盯世界科技最前沿,建设格拉布斯研究院(深圳首个诺奖实验室)、杰曼诺夫数学中心、斯发基斯可信自主系统研究院3大诺奖实验室等基础研究平台,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服务区域、国家战略需求。2021年张明杰院士牵头的医学科学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神经系统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和干预”获批。作为深圳市首个基础科学中心,该项目将聚焦蛋白质相态调控,有望在生物、化学及医学交叉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

强化技术攻关,助力科技自立自强。除加强在基础研究水平的比拼,南科大主动对接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共同凝练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瓶颈背后的科学问题,利用校际共享仪器设备以及大科学装置,打破学科壁垒,围绕前沿科技探索,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开展交叉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科研场景1.JPG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观测。

对科学研究的孜孜以求,印证着南科人科技报国的时代担当与家国情怀,也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创新引擎增添强大动力。化学系夏海平领衔完成的“碳链与金属的螯合化学”、化学系杨烽参与完成的“单壁碳纳米管的可控催化合成”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清团队参与的“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与应用”项目,医学院裴国献领衔完成的“骨缺损修复救治体系与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地球与空间科学系陈晓非、张振国科研团队参与合作的项目“非线性地震模拟”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

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探索中,南科大迎来学科发展的“高原”和科研成果的“高峰”,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从2017年至今,学校在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两万多篇,其中在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82篇。2019年、2020年,学校科研成果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推动科研平台落地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12月10日,南科大举行了2022年科研工作会议,为新一年的科研工作吹响冲锋号。七个校级机构在会上揭牌。今年,学校先后成立了“碳中和能源研究院”“健康医学研究院”“廉洁治理研究院”“纳米科学与应用研究院”“精密光学工程中心”“光明高等研究院”“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七个校级实体科研机构,从各个层面不断丰富和提升科研平台。

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下,南科大稳步推进各类科研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学校共建设各级各类科研平台99项,包括国家级平台3项,省部级平台32项,市级平台64项。

科研场景4.jpg师生在检测中心进行实验操作。

近年来,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学科优势,南科大成立了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深圳首个)、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平台;搭建的量子计算研发平台,是该领域国内最完善的平台之一;布局了亚洲最大、世界排名前三的冷冻电镜实验中心;建立世界一流的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其高性能计算集群“太乙”位居全球前列;建立先进光源科学中心、创新材料研究院、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创新智造研究院、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一批研究平台,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攻关。

3月15日,英国医学总会正式将南科大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列入其授权授予英国临床医学学位新机构名单。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进入该名单,标志着中英两所高校将强强联手,共同合作培养高端医学人才。

与龙头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双聘制”的方式,南科大与企业联合设立实验室,打造由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参与的创新联合体;主动拓展、深化高水平实质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鼓励老师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积极申报国际合作项目及境外项目。在科技部战略性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及研究基金项目等项目上,学校科研数量申报从2017年19项增长至2021年130余项。

“让大科学装置成为源头创新的利器。”南科大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帮助深圳规划中能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建设,建成后这一装置将产生世界上最亮的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自深圳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来,南科大主动担当,深度融入,全面参与建设自由电子激光、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组建,聚焦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新产业发展需求,为解决产业界亟需解决的“卡脖子”问题提供关键手段,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关键工艺的改善。

完善学科布局 培育良好学术环境

今年9月14日,菲尔兹奖得主、著名数学家埃菲·杰曼诺夫全职加入南科大,受聘为讲席教授。这是南科大、也是南科大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以来的重磅动作。

南科大数学学科建设正依托数学系,以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和深圳国际数学中心(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两大中心为牵引,以统计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支撑学科,辐射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医学、材料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金融学、微电子与电子电气等相关学科,致力于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基础数学重大突破、数学应用服务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科水平整体提升和学校整体发展。

2017年以来,学校各项办学事业蓬勃发展,本科人才培养规模增长尤为迅速。院系数量从2017年的14个到如今33个,专业数量从22个到37个,覆盖专业大类从理、工、经济3大类到目前的理、工、医、经济、管理5大类。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如今,学校已形成了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相得益彰、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学校大力发展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原始创新能力强的重点学科,获批的博士点基本覆盖理学基础学科。推动新工科建设,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有效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特色学科。推进新医科建设,不断加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科建设,医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高水平特色初步显现。加快新文科建设,着力发展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融通“科技+人文”路径,“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等多个平台落户南科大。

此外,学校营造了对标世界一流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舒适的学术环境。成立科研工作委员会,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南方科技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南方科技大学科研奖评选办法》《南方科技大学实体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条例。构建开放式、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科研管理办法,积极鼓励学者之间、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实行独立课题组项目负责人制,统筹协调全校各相关单位,畅通决策和政策实施机制。以精准服务为导向,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因为南科大的机制、体制真的让年轻人能够独立起来,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研究。正是学校提供的启动经费支持、学院鼓励交叉融合的氛围让我的科研事业在南科大快速发展起来。”今年6月,在“深圳青年说”思政宣讲系列活动第三站的演讲台上,化学系教授田瑞军如是说。

以改革谋发展,向创新要动力。以专业化服务为基本,以市场化推动为理念,南科大积极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方针,为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全方面的一站式服务。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全面提升成果转化率。截至2022年10月底,学校已完成约82个项目、369件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推进产学研融合 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6日,深圳发布“20+8”产业政策,11天后,一场“高校学科专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研讨会在南科大举行,131位来自在深高校、企业及政府部门代表参会深入探讨。与此同时,南科大将该校的校企融合发展战略和深圳的“20+8”产业群战略密切结合,强强联合,进一步提升服务深圳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有了科研实力和制度护航,如何转化成果,支持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是南科大时刻面对的问题。在诞生之日,该校便确立了明确的办学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与城市同频共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下,南科大将学校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对接、与关键科技领域自立自强密切结合、与城市崛起深度融合。

校名石大图.jpg

“南科大的办学目标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新时代担负起教育报国、科技报国的历史重任,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讲席教授李凤亮表示。

引领创新,促进产学研交流合作。今年11月,南科大携众多前沿技术及硬核产品亮相第二十四届高交会,其聚焦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先进制造、大数据系统等方向的“硬核”展品,吸引了不少行业投资者和专业学者驻足。高交会是南科大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实践之一。学校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科技行业盛会,每年定期举办各领域校企技术对接交流会,展示前沿技术,促进校企对接,引导创新发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同时,学校鼓励教职工创新创业,成立了46家科技创新企业,在固态电池、癌症早筛技术、5G通信、超硬材料等领域率先布局。

服务地区,共享科研发展成果。南科大不断加强校地合作,服务引领区域创新,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积极推进建设南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台州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嘉兴研究院、光明高等研究院等,围绕前沿科技成果和大科学装置建设,布局沿途转化;学校积极整合资源,支撑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科学研究及产业升级,布局原始创新基础之上的技术研发,提供专业化的成果产业化服务和支持。此外,学校还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建设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以“碳中和”技术为核心,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布局;与云南省科技厅、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云南能投集团共建国际创新中心,携手打造产学研合作新典范。

深化校企合作,聚焦未来产业进行攻关。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以联合实验室为典型代表的校企合作模式,促进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组织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从2017年至2022年10月底,学校横向合同总金额12.35亿元,横向项目合同1000余项,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82家。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先行示范。南科大先行先试,探索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融合发展。2021年,由南科大牵头,深圳高新投集团发行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知识产权证券化专项支持计划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为全国首只同类产品。2022年11月8日,南方科技大学在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区块链存证平台完成关于“一种连接结构与多体船等4项知识产权”等十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登记的区块链存证,通过这一方式解决了科研人员和学校决策人员的后顾之忧,推动高质量职务科技成果的赋权转化。

新时代,踔厉奋发;新征程,勇毅前行。南科大将继续以“三步走”中长期规划、三大发展战略、五大行动计划为指引,聚焦“20+8”产业集群,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水平交叉研究和协同创新团队,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级科研机构,产出标志性成果,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航程中砥砺前行。

报道链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212/16/node_A07.html#content_3006645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