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春特稿四】海纳百川,筑巢引凤,南科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集聚高地
2023年01月25日 综合新闻

[编者按]  2022年是南方科技大学建校十二周年,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全校师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目标,踔厉奋进,砥砺前行,学校各方面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值此新春之际,我们推出新春系列特稿,从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回望2022年的耕耘与收获,为做好2023年工作凝心聚力,振奋精神。站在新时代的新方位上,站在新征程的新起点上,南科大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的校训,深入推进“三大发展战略”“五大行动计划”,怀着热爱持续拼搏、向着梦想奋力奔跑,在崭新的2023年书写别样的精彩。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一部署,为我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2022年,南科大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放眼全球“引才”,不拘一格“用才”,搭建平台“育才”,用心用情“留才”,推出涵盖人才引进培养、人才激励支持、人才服务保障等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形成了一支信念坚定、作风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校快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引入高端人才,为学校注入强劲动力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大学。南科大是一所年轻但成长迅速的大学,它潜力无穷,会带给大家与众不同的成果。”2022年11月15日,在2022西丽湖论坛开幕式上,菲尔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夫演讲中表示,他将在南科大致力于建设一流的数学学科教育,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

南科大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在海内外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广泛号召力。2022年9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埃菲·杰曼诺夫教授全职加入南科大,受聘为理学院讲席教授。

2022年,南科大签约引进160余位教研序列教师,其中教研系列教师81人(讲席教授19人,教授9人,副教授7人,助理教授45人)。新引进院士6人(美国科学院士朱健康,菲尔兹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杰曼诺夫,中国科学院院士谢作伟、贾金锋,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戴建生,欧洲科学院院士刘德荣),引进其他国家级人才项目共38人。

图片1.png

杰曼诺夫教授正与学生讨论问题

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精尖缺”是南科大在海内外招募人才的标准。学校95%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教学科研系列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师资队伍中高层次人才占比约65%。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事业的坚实成果基础上,深圳得以用世界眼光、一流标准,去追逐、成就城市的高等教育之梦。凭着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心和胆识,南科大创新引才用才机制,坚持理念引才、事业育才、文化润才,充分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连续六年获深圳市“人才伯乐奖”第一名。

截至2022年12月,南科大已签约引进教师1363人(到岗1310人),包括院士59人(签约引进与自主培养全职院士43人),国际会士58人,教育部特聘专家(含青年)39人,“国家特支计划”专家1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9人。形成了老中青搭配、传帮带有序的国际化、高水平、年轻化教师队伍。学校重视对高端人才的引进,不仅为建设世界级的科研交流平台和一流的人才引育平台助力,为南科大“双一流”和学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合理用才,为人才奋斗成长提供空间

2022年是学校全面推进“十四五”建设和一流大学建设的攻坚之年,落实之年。南科大不断完善保障体系,科学合理用才,激发人才发展潜力活力致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充满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311667227087380504.jpg

戴建生院士为学生答疑解惑

南科大不断探索实施人才科学化管理。按照理事会治理、教授治学、学术自治原则,建立尊重学术规律的人才评价和管理机制。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与国际一流高校接轨的“准聘—长聘”制度,打破终身制,建立教师晋升和退出机制,确保教师队伍的竞争力。尊重科研工作及学术发展的规律,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一整套权责清晰、协调高效、科学化的人才评价和管理体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支持科研人员在岗创业或企业兼职。与深圳的龙头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双聘制”联合设立实验室,打造由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参与的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教师所长,灵活用人机制。

改革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试点经费“包干制”。打造宽松灵活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完善的技术转移机制为教授的科技成果转换提供配套支持。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链条。此外,还和深圳各区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中体现大学作为。目前,学校已与深圳各区建立了紧密联系,牵头筹建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协同共建深港微电子学院、南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圳)、光明高等研究院、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平台,为人才成果转化、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空间。

此外,学校不断升级服务,保障人才专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学校注重做好对高层次人才的全方位服务,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帮助解决人才落户、出入境签证、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实际问题;实行专人负责,一对一做好院士等高端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国家省市人才政策研究、宣传与解读工作,协助人才申报人才项目及申领经费和补助;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和优化网上办事系统,为人才提供“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服务提质、效率提速。

人才聚集优势迸发,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

一流大学建设需要一流人才,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对人才的渴求和厚爱,彰显着南科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坚定决心。在学校的良好氛围下,学校教师在各个科研领域不断交出傲人成绩。

2022年,学校五名教师入选院士,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林间,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张绪穆、林志赟,瑞士工程科学院院士刘俊国,乌克兰工程院院士肖国芝。带着锐气、朝气、勇气、志气的南科大正成为汇聚成就人才“高地”。

这一年,我校教师先后荣获国际国内重量级奖项数十项,在国际、国内学术界充分展示了南科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贡献和学术风采:校长薛其坤获2020年度菲列兹·伦敦奖及日本东北大学“国际奖”;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获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一等奖;讲席教授乐思(Lars  Ivar  Samuelson)获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2022年“大金奖”;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杜嘉木被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授予“2022年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副校长、理学院院长杨学明因其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图片3.png

杨学明领奖

在近日揭晓的首批“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名单中,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郭红卫获首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郭红卫团队一直关注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应答的基本生物学原理,在植物乙烯信号转导和激素信号与环境信号互作机制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由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系罗智副教授牵头的“基于柔性电子材料的药物控释和组织再生器件”项目近日获批立项,项目负责人罗智副教授是1991年出生的一名“90后”,是南科大最年轻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在“引”上拿策略,在“留”上出实招,在“培”上想办法,在“用”上给舞台。如今在南科大,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的投身于三尺讲坛,春风化雨,诲人不倦;有的埋首于科研领域,百折不挠,拼搏探索;有的奉献于行政岗位,日夜兼程,任劳任怨。2022年,学校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项(历年最多),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项。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3项,青年提升项目5项。连续三年获批广东省区域联合基金粤港澳研究团队1项(每年全省仅3项)。获批深圳市杰青4项,优青8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当前,南科大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指引,正在科学规划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布局各支人才队伍发展,努力实现近悦远来、人尽其才的发展局面,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采写:宣传与公共关系部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