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 | 李凤亮: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运城 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打造城市文明典范
2023年02月14日 媒体

2月14日,深圳特区报刊登报道《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运城 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打造城市文明典范——访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李凤亮》。原文转载如下:

20230214深圳特区报李凤亮专访_00(1).png       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运城 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打造城市文明典范

——访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李凤亮

城市文明典范是深圳未来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中国式现代化特征之一,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前段时间召开的深圳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着力塑造现代城市文明。城市文明典范不仅是国家对深圳的殷切期望,也是深圳走向全球标杆城市,在世界舞台展现“深圳智慧”“深圳方案”的必然路径。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李凤亮长期关注城市文明建设领域,其列入《深圳这十年》改革创新特辑的著作《新时代深圳城市文明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总结了深圳这十年城市文明建设的路径演进,阐释了深圳“以文运城”的成效与经验,为未来建设全球标杆城市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文明力量提出相应举措,对深圳实现城市文明典范的战略目标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深圳特区报记者对李凤亮教授进行了专访。

李凤亮.jpg

新时代城市文明建设要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手,聚焦深圳城市发展问题,运用新时代深圳城市发展理念指导深圳发展实践

深圳特区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将“城市文明典范”确定为深圳未来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文化软实力是城市文明典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城市文明典范建设成色的重要标准。您如何评价深圳的文化软实力,未来应如何提升?

李凤亮: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文化上已有所积淀,文化软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对标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或者纽约、伦敦等国际性城市,深圳的文化软实力、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扩大。

深圳提升文化软实力有这样几个着力点:一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动学术文化升级,促进形成“深圳学派”。尽快推动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通过扩大办学自主权,汇聚更多的文化名家和跨界人才,不断推出具有深圳表达的学术力作。二是注重文化品牌营造,构建全球区域文化中心。要弘扬“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道路,尤其是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市场在催生文化品牌中的创造活力。三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体系,满足多层面文化需求。要在文化供给的质量和内涵上下功夫,在文化制度上不断改革和创新。构建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四是充分利用深圳国际化优势,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汇聚一流文化人才。要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相匹配的文化强市,需要在更高的国际舞台上亮相,代表国家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与对话,打造“文化枢纽之城”。

深圳特区报:您在《新时代深圳城市文明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一书中提到,新时代城市发展需要理念升级与战略转型,在您看来,城市文明建设需要怎样的理念和战略?对深圳而言,需要何种以文运城之道?

李凤亮:新时代城市文明建设要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手,聚焦深圳城市发展问题,运用新时代深圳城市发展理念指导深圳发展实践,提供深圳城市发展战略转型方案,以文运城之道是新时代背景下引领深圳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必要途径。一是聚焦城市问题。深圳要打造成为全国城市文明典范,需要直面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经济、民生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文明常态化。二是关注城市功能。城市文明的进程需要通过调整城市结构和优化城市功能来不断向前迈进。在城市生态功能方面,深圳要建成宜居宜业、绿色低碳生活环境。在城市社会功能方面,深圳要以普惠共享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三,深圳城市文明的发展,是先进文化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深圳是一座深蕴以文运城之道的城市,打造城市文明典范,也必将让文明成为深圳最闻名的城市品牌。

深圳特区报:深圳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力塑造现代城市文明。在您看来,未来深圳应如何更好协调两个文明,既做美城市的“面子”,也做强城市的“里子”?

李凤亮:一是发展智能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深圳是全国首个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在未来发展中应以此为契机,将智能科技、大数据应用等智慧元素广泛植入城市精细化管理治理的各领域,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治理“智慧大脑”。二是统筹发展安全,建设韧性城市。深圳可以从基础设施韧性建设、经济韧性建设、社会韧性建设、制度韧性建设等方面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有效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降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和脆弱性。三是厚植文化底蕴,建设城市文明典范。深圳要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美好生活上下更大功夫。使深圳真正成为科技最先进、经济最发达、政治最民主、文化最繁荣、生态最美丽、社会也最和谐温馨的城市,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发展。

深圳特区报:您认为深圳应该如何继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从“文化绿洲”走向“文化森林”?

李凤亮:深圳发展到今天,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需要有更高的国际化追求和建设水准。要进一步对标国际一流,分析城市文明典范的各项具体指标,在文化供给的质量和内涵上下功夫,在文化市场的活力和开放上下功夫,形成“创意强、消费强、品牌强”多强合一的文化创意先锋城市和全球区域文化中心。

同时,作为新兴城市,深圳要在文化服务、文化建设上体现更多的包容度,构建多元参与平台,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活力。

 

推动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原创,加强文化版权打造和转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深圳特区报:经过多年发展,深圳文化产业已成为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深圳应该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凤亮:推动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原创,加强文化版权打造和转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要通过新的手段和业态,将丰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资本,打造中国自己的文化IP,输出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价值观。这也是深圳文化产业在今天所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以“深圳原创”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具体而言,一是抓住新机遇。第一个机遇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文化需求空前旺盛。第二个机遇就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文化消费提供了更多机会,为我们搭建各种文旅联盟提出了急迫需求。第三个机遇是新兴业态的发展,要抓住这个机会,加快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第四个机遇是今天大力推动的跨界融合。二是找准新定位,要不断创新思路,引领湾区,走向国际,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三是创造新模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强化原创,加强文化版权打造和转化。要形成可推广的业态模式,在推进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数字化方面形成深圳经验。四是汇聚新资源。深圳文化发展汇聚全国乃至全球人才资源、艺术资源、创意资源、文化资本资金,接下来要进一步创新观念,扩大文化开放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要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实际上就是要在城市文明领域做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圳方案”

深圳特区报:深圳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全球视野”,在交流互鉴中走向世界?

李凤亮:首先,规划国际化都市中心战略布局,建设全球标杆城市。深圳首先应做好国际化都市中心战略布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引领湾区国际都市群发展,建设全球标杆城市。

其次,凝练深圳城市文明特质,打造现代文明之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需要凝练深圳城市文明特质,凸显深圳城市文明的优长和独一无二的特殊性,打造现代文明之城。

第三,扩展“鹏友圈”,提升深圳国际形象。深圳要与世界城市进行更加纵深合作和交流,推动与友城的务实合作。

深圳特区报:从“文明城市”迈向“文明典范城市”,对深圳来说意味着什么?深圳要打造的城市文明典范应具有何种特色和价值?

李凤亮:从“文明城市”迈向“文明典范城市”,是深圳城市文明建设在新时代的重要转向。“文明典范城市”相比“文明城市”,更具有标杆性、示范性、稀缺性,意味着更高的整体要求,也更需要牢牢把握住新时代城市文明典范建设的应然趋势。深圳要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实际上就是要在城市文明领域做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圳方案”。

城市文明典范应具有如下特色与价值:

从建设理念看,要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以城市本身的精神内核及其“在地转化”为现实参照。

从指向目标看,一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把人民满意作为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涵盖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必然是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维度上的全面富裕,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也必然是在全体市民之间的共同富裕。三要以文明互鉴为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较国家间交往层面,城市文明对话多关注经贸合作与人文交往等非主权性事务,拥有更多灵活性。四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重要靶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安全低碳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要使城市文明在优良的生态建设中开花结果。

从建设机制看,一是要以制度机制为保障。不断健全城市文明建设协同机制与长效治理机制,完善市民参与机制,形成城市文明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二是要以产业机制为支撑。强化文化产业对于城市精神的基础性夯实作用,充分利用文化科技发展要素,将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向新兴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本转化,打造城市自己的文化IP,输出城市文化价值,推动城市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要以文化软机制为导向。充分发挥文化在传播、启迪、凝聚和弘扬城市精神方面的重要功能,促进市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促进城市建设富于积极向上的澎湃精神能量。四要以社区机制为依靠。充分发挥社区文明阵地的宣传、引导、动员作用,号召市民做文明人、说文明话,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城市文明典范的建设中去。


报道链接:https://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302/14/node_B04.html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