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普文化、探索科幻世界。近年来,南科大创新提出了“科学·科普·科幻”这一概念,在致力于培育一流学术成果的同时,也主动承担科学传播的使命,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及文艺作品的创作,在促进大众科技认识的提升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同时,力求搭建起融科学传播、科普教育、科幻创作于一体的全方位大学文化创新平台阵地,助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人文学科发展。
科幻产业报告发布,探寻人类想象力的本质
2月18日,在中国科幻研究中心2023年会上,由我校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2022中国科幻产业报告》。
报告称,在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与调整中,科幻文旅产业的表现也值得关注,各地文旅项目以科幻为抓手,探索多元开发模式。科幻服务业发展稳健,科幻场景的落地亟须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有效支撑,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报告聚焦2021年度中国科幻产业典型业态科幻阅读、科幻电影、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四大板块,研析了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特征与未来趋势,为相关专家做科幻产业研究及推动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近年来,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持续发布《年度科幻创意创新报告》和《年度科幻产业报告》,探寻人类想象力的本质和生成机理、考察科幻发展理论和变化趋势;中心教师出版多篇专著与论文;长篇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火星孤儿》荣获多项大奖等。
参与策划、编剧话剧《云身》上线,推进科幻市场发展
近日,由我校和深圳大学联合领衔策划,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跃红、教授吴岩参与编剧的二幕话剧《云身》于第二届深圳科幻周期间在深圳大学首场演出,引发社会关注。
这部科幻悬疑话剧从创意到编剧、从导演到演员完全属于深圳原创。无论从内容、创作还是从表演机制上,该剧都创造了全国第一,这也是它吸引科幻界戏剧节重视的主要原因。
《云身》的故事,讲述的是公元2050年的中国社会。在那样的年代,元宇宙技术充分发展并完成了4.0更新。数字孪生技术的演进导致了人类在许多事务中采用虚拟替身——“云身”去置换真实的肉体,让心灵在现实和数码两个世界诗意地栖居。剧中,四位素不相识且身份迥异的个体受到神秘管控机构的邀请,正在等待着一场相互攻讦式的心理矫正,而对他们的心灵治疗,最终引发了一场殃及到所有现存人类的道德决策与终极审判。
《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年度科幻创作的总量已经接近美国。但从产业观察的角度看,能强烈反映时代的作品并不算多。时下,国内的科幻热潮与优秀作品供给之间还存有“供需矛盾”,市场等待既有科幻意识又有人文色彩的优质作品已经多时。
首套中小学科幻教材出版,促进青少年科学思维开发
经过我校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三年的努力,首套供中小学使用的科幻想象力教材《科学幻想: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培养教程》(全五册)正式出版完成。高阶版教材的旨在通过培养青少年的审辩式思维开发想象力,而以吴岩和刘洋作品为主的初阶版和中阶版教材则更多聚焦通用想象力培养和学科想象的唤醒。
《科学幻想: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培养教程》系列由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吴岩教授牵头编制,课文编选时曾对教育部颁布的教材编写大纲和国家教育政策进行反复研究和推敲,同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细致工作编写而成。是国内第一套适合于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科幻教程,旨在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未来,南科大将继续完善“科学·科普·科幻”文化品牌,有效利用大学人才、科研资源,主动承担科技传播的使命,注重人文学科课程质量的提高,通过发展想象力认知、探索科技前沿,开展科幻作品的创意研发,继续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深圳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相关报道:
1.中国青年网
http://news.youth.cn/gn/202302/t20230220_14332720.htm
2.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
https://mp.weixin.qq.com/s/CQUSaNjGR6lO1rvtew8i_g
素材来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编辑:曾昱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