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第四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我校工学院党委入选“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理学院数学学科教职工党支部、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入选“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工学院党委: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工院建设
工学院党委成立于2018年12月,目前共有61个党组织,党员1490余名,高层次人才党员占党员总数约63.94%。学院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党委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38项。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施“2+10+N”课程思政计划,着力打造“六维工院”品牌活动,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格局;实施“头雁领航”计划,发挥优秀党组织负责人的“传帮带”作用;推出“薪火工程”系列微党课,学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建主体责任落地落实,形成“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良好局面。坚持党建业务“双融双促”,选优配强各系党组织班子,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先锋和表率作用;积极参与“三区融合”,推动多个系(院)支部与行业领军企业结对共建;针对企业遇到的技术瓶颈、高端人才和科研平台短缺等痛点难点,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实施应用技术攻坚计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布局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解决卡脖子问题,发掘颠覆性技术,探索科技前沿,助力产业链形成,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供保障。
工学院党委开展“迎接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升旗仪式
理学院数学学科教职工党支部:夯实党建根基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数学学科教职工党支部前身为2015年6月成立的数学系党支部,现有党员33名,主要来自数学系、深圳国际数学中心(杰曼诺夫数学中心)和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支部覆盖“一系两中心”,通过党政联席推动谋划学科建设,有力支撑数学学科2022年2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党团共建促进学科交流,发挥基础学科优势,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新方法,利用基础学科优势,打造“数学+思政”浸入式课堂,形成“书记示范+党员带头+党外教师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发挥党组织凝聚和服务职能,着力打造一流学科人才聚集高地。目前数学学科汇聚了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科研团队,其中包括4位院士、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2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获得者1人,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邀请报告人2人,四大数学顶尖杂志论文作者7人。
数学学科教职工党支部开展“课程思政”分享会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构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生物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成立于2020年8月,现有党员50名。支部强化组织保障,抓实研究生党员教育,扎实有序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加强研究生思想建设。结合研究生所在课题组和地理位置划分党小组,加强工作有效覆盖。定期开展师生座谈会,问需问计。抓典型,树榜样,开展“学业思政双优研究生”评选,鼓励学生在政治上追求进步,在学术科研上追求卓越。以“书记项目”引领促进支部发展,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特色思政为载体,开展主题党日与党建知识竞答相结合的“特色思政”系列活动,通过支部共建、党建带团建等方式创新思政实践活动内容;开展“科研与信仰”主题思政课,丰富思政活动形式。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新冠疫情防控、十周年校庆等工作和活动中,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生物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聚合力,携手献礼二十大”定向越野活动
目前,我校已培育1个全国样板支部、1个全国“双带头人”工作室,2个全省标杆院系、5个全省样板支部、1个全省“双带头人”工作室,以及33个校级培育创建单位。接下来,学校党委将继续推进全国、全省和校级党建“双创”工作及“双带头人”工作室培育创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实现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党委组织统战部、工学院党委、
理学院党委、生命科学学院党委
通讯员:魏国超
编辑:朱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