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由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联合制作的原创科幻哲理剧《云身》在南方科技大学会议中心音乐厅正式拉开公演大幕。
《云身》是一部由深圳编剧、深圳导演、深圳演员、深圳剧务运营组成的深圳题材作品,该剧由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和深圳大学艺术学部主任钟曦担任总策划,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跃红、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与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尹迪共同编剧,由尹迪担任导演,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表演专业2023届毕业生倾力演出。
作为深圳第一部原创科幻哲理剧,《云身》凸显了人文学者对技术的焦虑和对未来危机的警醒,内容尤其注重哲理思考,具有鲜明的学院派特色,年前试演之初即收获了诸多好评。
2020年爆火的“元宇宙”概念在社会舆论与人文学术场域持续引发热烈讨论,涉及种种人文和社会科学问题,引发大众对科技与未来的重视。与此同时,一系列相关技术突飞猛进,诸如聊天工具ChatGPT的横空出世,所有这些均在不断挑战人们的认知,撼动未来的职业选择和生活方式。人与虚拟世界的关系将会如何发展?未来社会将发生哪些关键变化?加速发展的新兴技术是否将错位、失控,进而给全人类带来无解的困境?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话剧《云身》的创作缘起。
《云身》的故事发生于2050年,在一个元宇宙与数字孪生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人类的真实肉身与虚拟替身“云身”平行生存,但在幸福安宁的表层之下却暗流汹涌。四位身陷囹圄者彼此试探、相互攻讦,逐渐发现他们的命运与数字孪生和元宇宙律法紧密相关,他们已卷入一场影响全人类未来的终极危机。演出甫一开场,身着盛装的演员高声叩问人类命运,奠定全剧哲理思辨的基调。而后主要人物依次登场,各自将人生故事娓娓道来,展现不断发展进步的科技如何纠缠着人类命运、冲击着人类本性。戏剧中段,伏笔依次收回,剧情加速展开,人物间的矛盾层层激化,人性与资本、人性与科技的冲突逐渐失控。最后,全部人物同时上场,在一声声振聋发聩的质询与拷问中,每一位角色都被迫直面自己和全人类的未来,做出激愤的申诉或神圣的抉择,将整场剧目推向高潮。长达2小时的科幻哲理剧《云身》至此结束。该剧完美呈现了一场尖锐深刻、发人深省的科幻盛宴。谢幕环节,所有演员返场致谢,观剧嘉宾上台与演员们合影留念,现场掌声雷动,观众热情高涨。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云身》编剧陈跃红讲席教授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指出,《云身》是“一个城市、两所大学、三位教授”的舞台剧,是“科幻、戏剧、哲理”三者合一的、“后元宇宙时代的科幻哲理剧”。他认为这部剧践行了思考应走在技术前面的人文使命,讨论了如何使人工智能合乎人类需求、帮助人类进步的主题。“我们希望这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思考追问,对当下反躬自省的作品。”
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尹迪同时担任《云身》的编剧和导演,在介绍《云身》时他指出,创作难点之一是如何平衡好科技与剧情,在冷冰冰的数字和技术之外,寻求与观众的共情与共鸣。是主创团队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和对剧本反复打磨,才能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呈现出科幻的无限遐想。
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教授同样参与了《云身》编剧。他表示,这部作品的科幻意识和创新精神与深圳的城市气质十分契合,科幻戏剧或将成为深圳科幻产业未来的亮点。“要在深圳进一步发展科幻剧,我们还需要培养观众、鼓励投资人,培养好深圳科幻产业发展的生态。”
《云身》演员吴潼感慨说,“不只观众越看越喜欢,我们演员也越看越喜欢。”演员高建表示,这部剧在他心中“燃起了理想主义精神的火焰。”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王维斌认为,科幻戏剧会是深圳戏剧未来的亮点,通过科幻戏剧可以培养这座城市的科幻意识和创新精神。他提出,“我们希望讲好深圳的地方科幻故事,甚至未来讲好中国的科幻故事。”
此次联合推出原创科幻哲理剧,也是南科大打造“科学·科普·科幻”文化品牌矩阵的着力点之一。近年来,南科大有效利用大学人才、科研资源,主动承担科技传播的使命,注重人文学科课程质量的提高,通过发展想象力认知、探索科技前沿,开展科幻作品的创意研发。吴岩教授的长篇小说《中国轨道号》摘得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刘洋老师的《火星孤儿》获得第十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银奖和首届“原石奖”等奖项。南科大还发布出版了《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中国科幻发展年鉴》《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等研究报告和学术专著,编写了全国第一套中小学科幻教材《科学幻想: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教程》,在“高冷”的科技和普罗大众的日常之间架起桥梁。
本次演出前后持续两天,在相关学术场域及社会舆论界引发热议。有评论说,《云身》着力于哲理思辨,却并不过分晦涩难懂,而是以巧妙的情节安排引人入胜、启发思考。到场的南科大学生和一些中小学生观剧之后也反响热烈,许多人还写出了自己的剧评。深圳本土科幻作家王诺诺认为,“这部剧的话题选择和叙事表现都让人惊喜”,从剧中延伸出极具启发性的对人的核心价值的讨论。
演出举行后,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卫视、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深圳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深入报道并高度评价了此次演出,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新闻、壹深圳、深圳Plus等媒体也迅速跟进转载。深圳晚报在报道中表示,作为一座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在科幻艺术领域展现着独特魅力,《云身》这部“深圳制造”的科幻哲理剧为深圳科幻戏剧交出了一份新答卷。深圳商报评价,《云身》使深圳戏剧生态迎来“戏剧+科幻”的新亮点,使科幻戏剧赛道初步形成,并让深圳戏剧以契合深圳科技创新之城的气质重新亮相。
供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通讯员:周梦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