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2022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认定结果,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系牵头的广东省智能医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支撑“双十”产业集群发展,广东省科技厅于2022年开展了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认定工作。工程中心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推进研发机构建设,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重要抓手。
该研究中心所聚焦的智能医用材料是现代科学技术中最具多学科交叉属性的研究领域之一,涉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材料进一步渗透到医学研究、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各个部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智能医用材料也是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的重大布局领域,是亟需战略性发展的新兴产业。
建立智能医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发展疾病诊断、可穿戴健康监测与治疗、组织工程等方向,是满足民生健康需求、抢占国际技术制高点的重要抓手。该研究中心将持续致力于加速智能医用材料创新系统能力建设,有望克服我国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相关行业发展。
人造电子血管示意图
利用新型材料以及影像等技术,开发针对重大疾病的体外诊断新技术是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面对快速增长的临床应用需求,只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才能在高速扩张的市场以及严酷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针对微流控芯片存在的问题,该中心也在研发新型的医用材料,建立微流控芯片的标准化制备以及键合工艺,有望革新微流控芯片产业,建立起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全方位分析诊断平台,实现重大疾病的早期快速智能筛查和检测。
可穿戴健康监测与治疗研究示意图
在可穿戴的人机交互、健康监测及智能康复系统方面,建立无创、高精度、高准确性的健康监测平台和可穿戴的、人机交互的治疗和智能康复研究平台是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医疗健康领域对新技术、新设备提出的重大需求。随着先进柔性生物材料的发展,柔性电子器件也呈现出轻量化、集成化、无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可拉伸性、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均得到提升,这很大程度地扩宽了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的功能性和应用场景。
微流控-液态金属的柔性电子材料示意动图
在建立基于人体生理信号的双向人机交互康复系统方面,理解人体运动学/动力学、肌肉能力及神经状态等人体生理信息,有助于构建机器人辅助闭环康复系统。随着智能康复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及临床应用,学界在人体生理信息识别及反馈控制领域进行了广泛探索。因此,基于人体多生理信号及训练反馈,可以集成机器人辅助的康复系统,有望形成最优的人机交互策略,面向逐渐扩大的康复医疗及老龄化市场,建立完备的智能人机交互康复平台。
生物医学工程系将以工程中心为基础,加大科研投入和条件建设,加强技术攻关和协同合作,加速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将持续围绕产业发展的重要需求,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培养创新领军人才,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通讯员:罗睿田、肖然
编辑:宣传与公共关系部